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汤双平)11月28日上午,徐州医科大学第三届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发展论坛在云龙湖畔举办,国内医院管理、医院评价、医药研究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代表齐聚一堂,谋划新医科建设,深化校院合作,共同推动双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云龙湖畔话发展 王天乐摄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夏有兵在向第一届董事会作2020年度工作报告时提到,未来互联网医院将蓬勃发展,医学诊疗将与AI技术深度结合,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日渐兴起,教育形式也由线上转为“线上+线下”,因此学校需坚持开放博纳的办学思路,推进院校协同,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适应医学教育发展形势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为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骏年在发展论坛致辞中谈到,“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双方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人才团队、学科建设等方面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学校想要抢占新医科高地,把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离不开各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的支持。”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院校携手,协同共建。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凯表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变成“实景图”,需要依托一批学科发展均衡、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高的国内顶尖医院,多方共建、多元协同、集群发展。“要推进医教研协同,支持国家医学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医学科研创新平台。”
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智慧医院建设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也对学校新医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介绍,在“云健康”理念下,云门诊、云宣教、云查房等让慢性病、常见病的复诊逐渐便捷化,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更有效率地下层到基层医疗单位。因此,学校新医科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和服务于信息时代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智能医学等新专业的开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中央保健局原副局长、中日友好医院原党委书记李宁则详细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医院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行为准则,为病人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信念的坚守。”李宁认为,学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注重的学科文化、教学文化、医德文化、科研文化等也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涵。医德观念的形成,专业技术的提升,科研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学校与医院互联互通、接续培养。
“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拥有‘医学+计算机’学位的医疗信息官作用显著。”艾力彼医院排行榜创始人庄一强从“医院评价学与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提出了医院的管理人才需求。豪森药业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包如迪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创新药研发的趋势,强调了新医改政策带来的“红利”以及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新时代,医学发展迎来新机遇。与会专家认为,只有不断强化医教研协同,加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入协作,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共进、互惠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与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