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面
新生代大多并没有听说过
这个“古早”名词
但知道它的人
每每想起
就会思绪万千垂涎三尺
兜面
在翔安、同安、还有与翔安交界的南安都有人吃。“兜”是个动词,指的是操作具有粘性食物的一个动作;说是兜面,其实这一碗并没有面条,所谓面,便是炒制成豆腐状的“地瓜粉”。
兜面是这样制作的
制作兜面的材料简单,除了地瓜粉,必须要有芥菜、芋头。
烹饪方式也并不复杂,主要讲究用古老、原始的柴火大灶来炒制。
芋头切块入油锅,与炸好的姜丝一起翻炒,倒入大量水没过芋头,加盖焖煮;趁此空档,将地瓜粉加入调好味道的水中,让地瓜粉自行融化;
当锅里飘出芋头香味,能用筷子轻松戳破芋头,重头戏便来了:放入切好的芥菜,淹没到水里,搅拌均匀;再把沉淀的粉团大力翻搅成均匀的淀粉水,逐渐加入锅中,与芥菜、芋头不断地翻炒,边炒边增加淀粉水的用量;
待翻炒的阻力越来越大、淀粉水凝固转化成乌青色的豆腐状,便可出炉了。喜欢“柴火味”的人可以将兜面炒至有锅巴块,这样口感会更丰富。
兜面装盘后浇上炒香的花生和葱头油,吃上一口,粉糯的芋头、嫩滑的粉粿、略苦的芥菜、爽脆的花生,加上喷香的葱头油,在口腔里迸发出神奇滋味,让人停不下来,太有满足感!
旧时吃兜面还有特定的时间
新人结婚的时候,兜面要“出场”三天,寓意也在一个“粘”字,让新人与新家庭和和睦睦,与友邻团结友爱,也“粘丁”“粘财”;
重阳敬老节,家家户户也要吃兜面,为了“粘骨头”,吃完兜面老人家骨骼强壮,身体健康;粘骨头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让身体动起来,勤快起来;
每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劳碌了一年的生意人要办“尾牙”、煮兜面招呼客人,意思是“粘客”,不让顾客流失,同时“粘”来更多的客人,期盼来年客人不断,财源滚滚;
除夕、农历正月二十三(接财神日)等传统节日也能见到兜面的身影。另外,兜面也作为斋菜之一出现在宗教活动场所。如今,除了特殊的宗教活动,或是保持传统嫁娶礼仪的家庭,兜面很难吃到了。这一口,或许便是千万翔安游子的乡愁。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黄晓青 通讯员/摄影:李毓琳
编辑:罗小州 审核:杨佳音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