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刘元春:中国将迈过高收入“门槛”,2025年人均GDP将达1.37万美元
作者:郑青亭
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2020搜狐财经峰会”上预测,中国有望在未来五年从中等收入国家稳步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到2025年,人均GDP将从2020年底的1.1万美元增长到1.37万美元。
“按照我们的测算,到2020年底,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1万美元。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是12375美元,每年按照200美元左右的增长,到2025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1.35万美元的水平。我们预测,我国2025年的人均GDP在1.37万美元。”
刘元春强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必须面临的挑战。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平均增速需要达到5.5%,而未来十五年要实现人均GDP翻番,中国经济未来15年的平均增速需要达到4.8%。
要实现这些目标,他指出,中国经济需要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核心技术,二是关键制度改革,三是人才强国,四是突破目前的“乱世”,打造新的竞争平台。
从外部来看,刘元春说,未来五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会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去年底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例为68.4%,今年估计会超过71%,到2025年可能会达到85%,这将意味着中美“从严重不对称的博弈向对称的博弈进行转变”。
刘元春说,新冠疫情并不像“女巫的诅咒”,世界经济不是在解咒之后就能恢复原样的。未来五年,世界经济需要修复疫情所带来的结构性、趋势性、深层次的变化。在他看来,后疫情时代有九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修复期将比想象中要长,长期停滞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可能反而会加剧,也就是说,增长更低、利率更低、投资贸易增速更低、债务更高、风险更高的“三低两高”的格局没有改变,反而在疫情冲击下加剧。
第二,未来五年美国经济是进入持续的下行期,还是会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目前,美联储的判断是认为美国未来几年会进入连续的下行期,并且增长速度将会从过去2%左右下降到1.5%左右。
第三,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能否从目前的50%继续提升?目前来看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值得重点思考。
第四,全球债务问题是否得到缓和?上一轮处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否有效?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统计,全球债务总量在10月已经达到272万美金,债务率升至365%,这导致世界在高债务、低利率的组合下开始“走钢丝”,2008年金融危机的方法已经解决不了目前的一些新问题。
第五,技术进步是否会在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使世界经济步入全要素生产率(TFP)驱动时代并走出长期停滞?我们看到,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下降,索洛悖论再次出现了,TFP增速在技术进步最好的区域大幅下降。未来五年,寄希望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领人类走出目前的乱世和低迷的状况,很难。
第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否有逆转的可能?对于当前北欧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至少在经济增长上没有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整个储蓄率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
第七,全球经济增速的下降。导致了蛋糕越变越小,从而导致分配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变化。
第八,收入不平等带来的民粹主义,短期内会得到缓解吗?各国收入分配格局在过去十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整个世界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与1928年的状况大致相当。收入不平等导致民粹主义愈演愈烈,疫情让形势进一步恶化。
第九,即使在收入分配上有所改变,但由于民众的关注点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民族主义可能也不会消失。
在刘元春看来,目前,世界上所面临九大超级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将进一步地恶化。更为糟糕的是,过去解决这九大问题的传统方法都已经失效。因此,需要超越历史的框架构建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