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拍摄中,尽管有些昂贵的镜头,几乎能够接近完美地再现我们所看到的场景。但是在最终的成像中,仍会因一定的光学缺陷,显现出不同的瑕疵。而且,镜头越便宜,光学缺陷也就越明显,这会影响图像的解析力和色彩表现,甚至透视等等多个层面。
为画质而投资更昂贵的镜头,或在后期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弥补,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如果能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其中的一些缺陷在拍摄中即可避免或有效改善,为后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文我们将系统解析镜头的不同光学缺陷,改善色像差、渐晕、失真等问题。
改善光学缺陷(一):色像差
色像差是最容易识别,也是最普遍的镜头光学缺陷,我们通常也称之为“色边”。
在成像后主要体现于场景元素的轮廓周围,错位产生的颜色边缘,在高对比度图像或镜头的边缘画质中最为明显。色差本质上是颜色的波长无法到达正确的焦平面的结果。
每个波长都有自己的折射率,当它们通过光学元件时,并不总是在应该到达的地方相遇。根据不同的光学偏差类型,色像差可以分为两种:纵向色差和横向色差。
纵向色差:
纵向色差会影响整个图像,甚至是镜头的中心画质,并且镜头的光圈越大越明显。这是不同颜色的波长沿着光轴聚焦在不同位置的结果,通常会以模糊的紫色或绿色色边形式,组合出现在主体边缘。
虽然部分相机的机内校正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部分“大光定”镜头光圈全开拍摄时,仍然会非常明显。在拍摄中若想解决或减轻该问题,通常仅需适当地缩小光圈或避免在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即可。
横向色差:
另一方面,横向色差仅影响镜头的边缘画质,通常会产生蓝色或洋红色的“色边”。当颜色都聚焦在同一平面上,当焦点与光轴偏离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一些鱼眼镜头或廉价的超广角镜头中。
在拍摄中除非避免高对比度场景或购买更加昂贵的镜头,否则该类型色像差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有效缓解。如果无法避免高对比度场景,请不要担心,试着在构图时将主体更加贴近于画面中,以便在后期处理中,减轻对主体区域画质的影响。
在后期处理中去除色像差:
很多镜头制造商试图用特殊的涂层(如萤石)来减少色像差。当然,我这并不是说需要购买更加昂贵的镜头。如果在拍摄前就发现图像中可能存在色像差,我们可以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方便在后期处理中进行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打开Lightroom导入照片,在【修改照片】菜单中,进入【镜头校正】面板。在【配置文件】下,勾选【删除色差】以减少边缘或颜色差异的数量。
如果无法通过软件的自动删除色差解决色差问题,则需要转到镜头校正面板的手动部分。您可以使用此处提供的吸管工具,从画面中选中色差位置进行自动校正,并通过边缘滑块进行更细致的调整。
改善光学缺陷(二):渐晕
渐晕的出现,简单来说就是图像角落与中心相比变暗。通常是由光学缺陷造成,或在后期处理中刻意加入,目的是将观众的视线从角落里的干扰元素吸引到图像的中心。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渐晕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突变的。接下来我们将解析不同的渐晕类型,并通过 Lightroom等后期处理软件来减少或增加照片中的渐晕量。
光学渐晕:
所有镜头都会自然产生光学渐晕。根据镜头的光学设计和结构差异,它可以在一些镜头上相当强烈,而在其他镜头上几乎不明显。光圈越大产生渐晕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为在最大的光圈下,如上图所示,进入镜头的光线以极高角度传播的周围光线被部分遮挡。结果,以这样的角度到达图像平面的光自然地朝着画面的极端拐角亮度降低。该类型的渐晕适当地缩小光圈就可以明显地改善。
机械渐晕或暗角:
渐晕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镜头自然产生,也可能由于滤镜或滤镜架等外部工具导致。特别是在超广角镜头上,安装较厚的滤镜以及叠加使用滤镜都会产生明显的渐晕或无法消除的暗角。
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残幅镜头,也会因为成像圈的大小不同,而产生极为明显的暗角。目前多数无反相机可以通过裁切模式,在取景与拍摄中自动裁切掉暗角区域。
在后期处理中去除或增加渐晕:
同理在Lightroom和Photoshop中也可以轻松删除光学渐晕。如果配置文件支持您所使用的镜头,则可以使用Lightroom或Camera RAW的【镜头配置文件】模块自动消除,或使用更加细致的滑块调整。
对于一些不支持配置文件的镜头,我们还可以通过【镜头校正】栏下的【手动】面板,调整数量滑块控制渐晕强度(增加或减少渐晕),或通过中点改变渐晕的调整范围。
改善光学缺陷(三):失真
光学失真是由镜头的光学设计缺陷引起的(因此常被称为 “镜头畸变”),主要体现在场景物理上的直线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