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良自编自导,王千源、吴彦祖主演的电影《除暴》于11月20日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刑警钟诚等人对以张隼为首的悍匪咬死不放,带领警察小队破获系列惊天劫案的故事。
为了还原内地90年代的破案过程,中国香港导演刘浩良看了大量相关纪录片,演员拿枪的动作都必须接近那个年代,让观众相信银幕上的故事。而在时代氛围的营造,他没有使用廉价俗套的流行歌曲,“一首都没有”,而是通过场景、道具等环境的营造让观众有代入感。对刘浩良来说,最难的是既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又要做一个商业类型的警匪片,在真实可信与好看刺激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刘浩良导演在《除暴》发布会上。
刘浩良大学专业是电视和电影,毕业之后当了一年记者,之后入行编剧工作,跟过尔冬升、陈嘉上、林超贤、庄文强等香港前辈大导演,不仅学习了香港电影工业模式的高效率工作状态,还从著名编剧游乃海身上学到“咬死不放”的精神。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导演刘浩良,告诉观众,如何在内地拍出一部好看的警匪类型片。
【真实】
很多场景还原了上世纪90年代
2017年底,监制韩三平想拍一部90年代的内地警匪片,找到英皇电影的导演刘浩良,问他有没有兴趣。对于出生中国香港的刘浩良来说,拍一部内地警匪片,这件“没做过”的事情令他特别兴奋,便一口答应。韩三平跟刘浩良讲,这部戏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观众能够相信。
刘浩良花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把能找到的那个年代的纪录片、新闻报道都看了,2018年1月写完第一个故事梗概——北方一个很爱枪的贼,不停抢劫,抓他的是一个老刑警,同样研究枪很多年,两个对枪很痴迷的人,一正一邪,最后决斗。韩三平看完后说,这个没法搞。刘浩良就换了一个故事,讲一个犯罪团伙跑来跑去抢劫,与他2015年的导演处女作《冲锋车》题材类型相似。
找资料的过程让刘浩良特别兴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纪录片,有一个差不多三个小时,从劫匪犯案之后警察到现场,被抓之后接受审问,再到之后出庭都被摄影机记录下来,特别精彩。劫匪被枪决之前有一段话,因为是方言,刘浩良听不懂,发给英皇的同事,帮忙翻译成了普通话,听完后觉得真实而震撼。
《除暴》剧照,案发现场一片混乱。
《除暴》中很多场景都是从90年代的影像资料还原来的。很多纪录片中,发生枪战爆炸之后,现场会迅速出现很多围观群众,“真的多到你不能相信,比现在片中的人还多”,刘浩良很纳闷,为什么老百姓的好奇心都这么重,发生爆炸后,先是跑掉,没事之后又围上来,再爆炸,又跑了。拍摄现场,指导群众演员的导演组格外忙,刘浩良在镜头表中会提前写清楚,每场戏有多少人,不然会乱,真的会有群众过来看热闹。
片中有场广告招牌掉落的戏,正好砸中企图逃跑的劫匪的车。这是刘浩良从之前的一个新闻中借用来的场景,说是有一个卖刀的招牌广告,招牌很像一柄刀,不知道什么原因掉下来砸到一辆车上。刘浩良觉得有趣,就跟动作指导研究,将这个画面加到片中。
写剧本时,刘浩良还找了一位编剧,他的父亲是公安干警,他之所以那么熟悉公安的事情,是因为那个年代,警察经常会把小孩带到公安局,他从小在公安局长大。刘浩良本来打算,拍一些小孩在公安局的场景,但担心观众觉得太离谱,就放弃了。不过,那位编剧还是提供了不少关于案件的一手资料。片尾吴彦祖饰演的张隼被枪决的戏,被导演形容为“应该是电影里面枪决戏还原度最高的”。枪决现场,武警、公安、医疗人员、车辆的数量,数字都是准确的,包括怎么把犯人从车里推下来,都基本还原真实情况。唯一不准确的,就是枪决现场不止一个犯人。刘浩良也有想过,让张隼的妻子也一块接受枪决,但是很麻烦,“他们看不看对方?一看就变成他们两个人的事情,真的没办法,只能他自己一个人来”。
《除暴》结尾的枪决剧照。
《除暴》后半部分有一场两个劫匪和一群警察在楼梯对峙的戏,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现场乱糟糟的,其实这也是刘浩良在纪录片里看到的,楼梯上站满了警察,但那时候装备不充分,也没有狙击手,大家都很紧张,因为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纪录片里的现场比我们想象得更紧张,警察主要是靠体能和勇气去抓贼”。
早年,刘浩良和林超贤搞过一个剧本,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香港警察去一栋大楼抓贼,TVB电视台的摄影机一直跟拍警察,拍到警察拿到枪后,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有摄影机在拍,他们还是要硬着头皮往上冲。
小时候,刘浩良经常在新闻里看到银行、金铺被抢劫的画面,有时候电视新闻还会直播警匪对峙的场景。对他来说,这与发生在90年代内地的故事背景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看警察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现场反应。之前作为编剧,刘浩良写过很多警匪片,认识了不少警察,他曾经很好奇地问过一个退休的警察,为什么90年代之后,持枪抢劫的案件不常见了?那位警察很自豪地说:“枪械已经没机会进入香港”。
《除暴》做后期的时候,刘浩良收到香港一个朋友发来的新闻,香港突然出现一个劫匪用砸玻璃的方式抢劫,刘浩良看完十分想笑:“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方法抢劫!”
【风格】
在真实与好看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刘浩良表示,拍摄《除暴》,解决监制韩三平所说的真实性问题,并不太难,只要有足够的资料收集,是做得到的。对刘浩良来说,最难的是既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又要展示出一部警匪片优秀的商业元素。
在内地拍警匪片,不可能把车开进地铁站,观众会觉得不真实。如果太真实的话,又不够精彩。有的内地犯罪片不紧张,有的香港警匪片又太夸张,两者中间是什么?这是刘浩良一直在寻找的,他做的最多的功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在真实可信与好看刺激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除暴》劫匪打劫商场剧照。
拿片中劫匪戴的面罩举例。以吴彦祖为首领的劫匪,进入友谊商场之后,才戴上面罩开始抢劫。刘浩良解释说,劫匪应该是进商场前就应戴上面罩,这比较符合常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观众会分不清演员,所以,刘浩良需要找一个平衡。
导演在筹备的时候,关于劫匪抢劫时戴什么,研究了最久。想过丝袜,但让吴彦祖戴着丝袜抢劫,不好看,感觉是综艺节目;也想过1991年好莱坞电影《惊爆点》中的劫匪那样,戴着历任美国总统的面具抢劫,但太戏剧化。所以只能在两个极端之间选择了粗布面罩,既有可能性,同时也好看。
美术道具部门在设计面罩时,花了不少心思,既要戴上好看,又要让演员在演戏的时候舒服。每个演员都是戴上面罩之后,再去剪眼睛、嘴巴上的洞。并且,每个面罩上都有画的不一样的粤剧面谱,原来剧本中,刘浩良有写到张隼的过去,他父亲在广东是唱粤剧的。
刘浩良说,这部戏最难的不是制作问题,而是像设计面罩那样,将服装、动作、表演等各元素都考虑在内,寻找它们的平衡点。
在拍摄枪战戏时,刘浩良在尝试一种方法,让摄影机跟事件和人物保持一个距离,他一直在找这个距离,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事情可能发生在身边,也要和观众保持一个安全客观的距离。
《除暴》警察抓捕劫匪剧照。
片中一场警匪枪战戏,一名中枪的警察,牺牲前拉开劫匪的后车门,抢劫的钞票散落一地。按照港式警匪片的拍戏,这场戏应该先拍一个中枪警察的特写,慢镜,再拍每个人的特写,最后大家一起哭。刘浩良当然知道这种拍法,但他不想煽情,不想让观众特别投入进哪一个角色,始终让摄影机和角色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他的动作戏基本没有特写镜头。片子的摄影师是香港人,跟陈木胜、林超贤等导演拍过很多动作戏,拍摄现场,刘浩良一直在调整他们的拍摄方式。这种拍片方式又不同于纪录片,刘浩良对手持摄影是很抗拒的,看这种戏会晕。《除暴》中只有一个手持摄影镜头,主要原因还是环境太窄,机器进不去。刘浩良不确定这种拍摄方式能否成功,但他觉得,这就是内地犯罪片和港产警匪片之间的那种风格。
【入行】
从狗仔记者到迷影导演
刘浩良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没有主修科目,编剧、摄影什么都要学,认识了很多爱电影的人。毕业之后,正值文字传媒兴盛之时,他去了《壹周刊》做记者,跑八卦新闻,当年的编辑发现他并不适合做狗仔队,主要原因是他开车技术太烂,追不到明星,刘浩良抱怨道:“郭富城哎,开跑车,怎么追”。后来他被调去做一些好莱坞电影或者港片的电影专题报道,越做越觉得真的喜欢电影。
那时候,文字传媒有钱,刘浩良做记者时有机会去了几次美国采访。采访现场,记者阵营大致分为三类:美国记者、欧洲记者、香港南美等英文比较烂的记者。有一个阿根廷记者很爱看港片,就跟刘浩良聊起来,问香港是不是很乱,因为他看到香港电影里都是黑帮、警察、贼。那时候,刘浩良也忽然发现,就算是地球另一边的人,都会觉得香港电影里全是警察、黑帮、贼。
后来,刘浩良入行做编剧,庄文强就跟他讲,要想做一个好编剧,就尽量多认识警察、黑帮,贼比较难结识一些,但也尽量,很多故事都是跟他们聊天聊出来的。庄文强的《飞沙风中转》(2010)就是跟一个已经不做大哥的大哥聊出来的。那时候香港旺角有很多午夜场,大哥们都喜欢在那看电影,喜欢跟人聊天。
刘浩良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很多年,认识的很多电影人都说,他们对电影的热爱都始于录像厅。刘浩良没有过这种经历,一直对录像厅这个事情有种莫名情结,就很想在电影中展示一下。《除暴》中,录像厅成为张隼和枪贩进行交易的场所,背景中播放的是吴宇森执导的《喋血双雄》(1989)。
在《除暴》中,影片《喋血双雄》这一幕经典镜头不止一次出现。
对刘浩良来说,吴宇森对他们这一代香港导演太重要了。刘浩良本身就是影迷,和郭子健等都算是迷影型导演,忍不住就想在电影里致敬一下前辈的作品。整部戏,他最想拍的就是《喋血双雄》中李修贤和周润发警匪“双雄”在不同时空的经典转场镜头,制造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次“双雄”换成王千源和吴彦祖。
拍这场戏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导演忘记了镜头是从左往右横移,还是从右向左横移。最后摄影师站出来了,“按我说的来吧,当年我在《喋血双雄》里当助理”。
【感悟】
从游乃海身上学到“咬死不放”
刘浩良最近一直在追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导演尔冬升作为导师在节目中以辛辣点评被大家关注。刘浩良看完觉得很亲切,他早年在尔冬升创办的无限映画公司参加了几年“编剧请就位”,同样被骂了几年,“他骂的那些话,我都听过”。
写剧本时,尔冬升要求剧本不能有错别字,否则扔进垃圾桶。刘浩良觉得,尔冬升骂的都是有用的事情,剧本有错字,说明写完没有重看,其他人对待工作也会不认真,所以刘浩良现在的剧本很少有错字。
刘浩良现在的剧本写作方式算是从尔冬升那里学来的,前期做大量的资料收集。给尔冬升筹备《枪王之王》(2010)时,涉及实战射击比赛,那时候香港没有,刘浩良就跑去澳门,在那看了两周的实战射击。片中古天乐饰演一位金融基金经理,刘浩良就去找一些金融人士聊天,“聊十次只能得到一句对白”,大部分内容都没用,但不去聊,什么都没有。
2015年,刘浩良为杜琪峰执导的《三人行》做编剧,经历了“人生中最可怕的三个月”。杜琪峰的工作方式是,每天早上10点开拍,拍到晚饭前,明天拍什么,不知道。银河映像的制作非常配合创作,编剧必须想清楚人物是怎样,才能开拍。但演员不拿着剧本表演,就没法确定那个变化是什么,所以每天编剧都会根据演员的表演改剧本,研究明天应该发生什么事情。
每天收工后,杜琪峰会叫编剧一起吃晚饭,一吃就是4个小时,刘浩良都不敢去吃,回去写剧本,跟编剧游乃海一起聊,“我讲了前一个小时,他都没反应,都在思考”,就这样,刘浩良和游乃海连续聊了3个月。3个月之后,游乃海说了一句让刘浩良一生都忘不了的话:“还没想够”。刘浩良很惊讶,他听过没吃够,没玩够,从来没听过还没想够。
《除暴》结尾,匪首张隼在浴池被“咬死不放”的刑警钟诚抓获。
跟这些前辈合作,刘浩良学到的不只是编剧技巧,还有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做了20年编剧,什么麦基编剧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咬死不放”,这4个字就是刘浩良从游乃海身上学到的。刘浩良将这句台词放在《除暴》中,王千源饰演的警察斩钉截铁地对劫匪吴彦祖说出了这4个字。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55万获赞 677.7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