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亚政府压力确实有点儿大。
一方面是因为澳方一再挑衅试探不断跌入谷底的对华关系,另一方面是严重受挫的对华贸易,从红酒滞销到龙虾排队,再到暂停进口的原木、煤炭和大麦……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今年对华贸易渠道受阻给澳大利亚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90亿美元。
眼看形势越来越严峻,澳大利亚国内对澳政府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澳政界和商界很多人士都敦促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与中国改善关系。例如,澳大利亚工党农业和资源问题发言人乔尔·菲茨吉本批评政府称:“在莫里森承认自己的错误、吞下自己的傲慢苦果并为与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建立关系投入相应的精力之前,我们的经济将遭受多大损失?”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也表示,澳大利亚需要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将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他还敦促总理莫里森和外长玛丽斯·佩恩用更加和缓的语言尝试修复受损的双边关系。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也强调,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带来了巨大风险,因为中国进口了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的近40%,占到澳大利亚GDP的8%,每13个澳大利亚工作岗位中就有1个跟中国业务相关。
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当然感受到了改善中澳关系的压力。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18日在《澳大利亚人报》战略论坛上发言称,政府准备重新与中国进行“互相尊重和有益的”对话,他说,澳大利亚致力于恢复与中国的工作关系,他向紧张的澳大利亚商界领袖保证,澳大利亚愿与中国领导层重建关系。他还表示:“我们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不同的价值观,这意味着我们不会总能达成一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我们存在分歧,但我们致力于维持牢固和富有成效的关系。我们愿与中国政府开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对话。”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澳大利亚人报》网站)
从商界到政界,不乏对莫里森政府的苦苦规劝,可谓其情也真,其声也切。但有个问题始终无法被绕过:中澳关系走到这一步,责任到底在谁?
众所周知的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令很多中国人不解,而且在国家间交往中也实属另类。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是澳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澳方从中国发展中获取了巨大经济收益,而且中方也一直愿意推动中澳关系向前发展,但澳政府却罔顾中国发展给澳方带来的机遇,不但一再干涉中国内政,还阻挠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进军澳产业界,并热衷组建围堵中国的小圈子,很多政客和媒体更是铆足劲儿竞相抹黑中国,煽动反华情绪。
毫不意外,澳大利亚方面的种种挑衅行为导致中澳关系急剧下滑,严重损害了两国互信,毒化了双边关系氛围,也制约了中澳务实合作原有的良好势头,导致中澳关系陷入困难局面,在经贸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波折。
也许是迫于压力,18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伯明翰也就改善与中国关系有一番表态。他在接受澳媒体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尝试了几乎所有可能的途径与中国接触,愿意与中国对话,但他同时表示,澳大利亚不会屈服于对其“国际人权义务”的批评,不会在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让步。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伯明翰(《澳大利亚人报》网站)
可见,澳大利亚方面虽然表达了同中国对话的愿望,但有些政客依然固守僵化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其实,对澳大利亚方面来说,要想改善中澳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澳方应该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从地理位置上看,中澳两国远隔重洋,相距万里之遥,没有领土争端;纵观两国历史,中澳之间没有什么积怨;在现实利益上,两国更是不仅没有冲突,反倒是经贸结构高度互补,经贸关系多年来日益紧密。可以说,近2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不仅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增长,而且还提升了澳大利亚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中国的发展对澳大利亚来说是利好而绝非威胁。澳大利亚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非像患上“受迫害妄想症”一样,无中生有地把中国视为威胁。
在小锐看来,为了扭转中澳关系目前加剧下滑的趋势,澳方最应该做的是反躬自省,正视两国关系受挫的症结,而不是一边从中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一边又损害中国权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至于说目前中澳关系陷入困难局面的症结在哪儿,澳方也不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何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澳方的问题:视中国发展为威胁,并随之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言行。例如,公然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屡屡在涉港、涉疆、涉台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诬蔑中国对澳搞所谓“干预、渗透”,对中澳两国正常交往与合作政治化、污名化并无端设限;就疫情问题大搞政治操弄,推动所谓“独立国际审议”,严重干扰国际疫情防控合作。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善中澳关系的球在澳大利亚一方,澳方什么时候能够对上述问题予以正视和反思,并采取切实行动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促进两国合作的事,陷入困局的中澳关系才能迎来重回正轨的曙光,相反,只是空喊合作的口号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