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贸易金融
来源:暖叔钱行长
11月12日,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京举行,峰会主题为“数普惠 新金融”。国务院参事、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发表主旨演讲。
王兆星表示,要解决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激励、评价、奖惩、问责体系,要给予更多的正向激励,要更多地激发信贷管理人员来开拓普惠金融市场,为普惠金融对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所以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评价、激励、问责体系问题。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使我有幸第二次来到人民日报社,第二次来到媒体大厅,和大家共同交流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
今天我们的主题叫“数普惠 新金融”,也是普惠金融创新。我发现我们现在大家都非常喜欢拥抱“新”字,“新金融”“新业态”“新产品”“新工具”“新挑战”。对于普惠金融来讲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让科技信息化、数字化,使普惠金融不断地推向前进。但是在我们拥抱这些新的发展创新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普惠金融的本意。我们不能因为拥抱“新”,不能因为推进金融创新,而忘记我们发展普惠当初的初心、使命和目标。不管我们走了多远,不管创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不要忘记我们为何出发,更不要忘记未来的方向。普惠金融从本质来讲实际上还是要为那些很难获得、很难接近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偏远的山民,使他们能够接触到、获得到金融服务。而且在获得这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仅便利,而且更加经济、更加实惠。
我们今天讲金融创新、金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这些都是好的,都会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进。但是,在我们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新的手段的同时,不要忘记它最初的使命、初心,就是要使所有很难获得、拥有金融便利服务的人能够得到便捷的服务,而不能因为金融创新是新科技,使一些人难以或者进一步加大了他们接触和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应该使金融服务更加简单、更加便捷,而不是更加复杂。现在新科技、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确实便利了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但是不要忘记那些老年人,不要忘记那些对新的科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不太使用的老年人,他们现在对这些新科技、对这些新的金融服务手段接触起来、接受起来、使用起来更难了。所以我们创新不要忘记初衷,新科技的发展不要忘了是为了使我们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更加简单、更加便利、更加实惠。如果违反了这条初衷、这条使命、这条本原,那么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新科技就有可能背道而驰、本末倒置。
所以要守正创新,还是从我们的最初发展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目标,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发展我们的金融手段、金融服务,使那些难以获得或者对现在的新科技还难以接受、难以使用的群体,怎么样更好地便利他们的金融服务的问题。这是我想在这里想强调的。
对于普惠金融,国内外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有很多的探索,也有很多的实践,也有很多的突发。甚至在这方面,也不乏有人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项、奖励。其实中国开展普惠事业也是比较早的。我记得在原银监会2003年成立不久后的2004年或者2005年,原银监会就专门组成了一个考察小组,由我来担任组长,这个项目也是当时由世界银行来支持。当时这个小组专门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访问哈萨克斯坦?因为它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所支持的、所实践的,专门来便利小微企业服务的实践项目。所以我们小组有原银监会的同志,也有各家银行的同志,在哈萨克斯坦共考察了大概十天左右,考察他们的运行模式、他们的流程、他们的风险管控和他们取得的一些成效。回来以后,我们专门借鉴国际先进实践经验,特别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专门起草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因为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是居民、农民和小微企业,所以我们起草这个《办法》专门提出要建立加强小微企业、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六项机制,即专门的信贷供给机制、专门的考核核算机制、专门的激励机制、专门的风险评价机制、专门的客户经理等六项专门机制。至今这六项机制仍然是我们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国的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而且这种普惠金融和农民的扶贫、脱贫、致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息息相关。在我们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在普惠金融发展当中,包括对基本的普惠金融的对象,即农民、小微企业方面,仍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堵点和痛点。许多方面还确实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而这些所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也是我们下一步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我们对普惠金融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对现实也不能过于理想化,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现实当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就结合我在今年9月11号-15号专门回到自己的农村老家进行了半个月的实地的调查研究,走家串户,和老乡进行交流、座谈,也到田间地头,到养殖场和老乡进行现场的交流。也走访了当地的基层金融机构,走访了地方的领导干部,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还有一些担保公司。总的来看,对“三农”,对普惠,大家都高度重视,而且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现在现实的问题仍然是很多。刚才讲的,仍然还有很多难点和痛点。我的老家是产粮大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金融在“三农”的发展、当地小微企业的发展当中,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总的来看,和我们理想化的一些判断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里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通过这些走访,一方面,大多数的种植、养殖农户总的感到仍然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当地的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有资金贷不出去。所以,这样就存在着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农户想要贷与银行不敢贷并存。对于面临的现实问题、困难、痛点、难点,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化改革的重点。所以我体会到解决上面的问题,关键一方面银行要解决它的风控问题,因为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金融,它的前提条件叫做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来使得那些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所以,不能强行要求银行来贷款。因为它不是财政拨款,也不是慈善。信贷资金的本质就是有贷有还,而且要有付息。一个关键问题,银行要解决风控的技术、工具、手段,这里面既有尽职尽责的问题,同时也有充分利用可以获得的信息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问题。
第二个核心问题,要解决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激励、评价、奖惩、问责体系,要给予更多的正向激励,要更多地激发信贷管理人员来开拓普惠金融市场,为普惠金融对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所以第二个方面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评价、激励、问责体系问题。第三个方面,农民、农户和种植户也要提高自己的集约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来提升自己抗御自然灾害、抗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能力。这方面,保险也并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应该为银行进行更好的风控,也为这些小微企业、农民获得贷款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便利。要建立企业家庭个人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财政系统也应该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来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融资方面的担保,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
金融监管部门也应该督促基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为种植户、农户、小微企业服务,聚焦融资难点,实现支持、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更好地加大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好地加大对于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户的金融支持,最终来实现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使种粮养殖户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使我们普惠金融能够取得新的进展。谢谢大家。
最后祝峰会成功。
案例拆解+问题分析
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培训讲座
北京·12月12日—12月13日
票据发行、票据融资、规则披露、矛盾破解、平台搭建
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