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落成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展示馆,一位西装革履、头发和胡须花白的日本人,正仔细阅读着展板上的图文。突然,一行文字让他眼前一亮:“1992年4月,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经原外经贸部批准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
这位参观者兴奋不已的原因很简单,他就是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森常隆。昔日日本伊藤忠首航试水,如今浦东的外资企业已是万马争驰、千帆竞逐。
图说: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森常隆参观展馆。宋宁华 摄
拿到“第一号”文件
“伊藤忠落户浦东的时候,我风华正茂、刚进公司没几年,我的课长(日企中的部门主管)担任了上海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之后我经常来上海,从此和浦东结下了不解之缘。”森常隆的一口中文相当流利,他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我的中国朋友多。”
创始于1958年的日本伊藤忠,是世界商界“大咖级”企业。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它就成为首家被中国指定为友好商社的日本综合商社。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由于中国尚未加入WTO(世贸组织),那时在商业领域还没有对外企开放。然而,商业“嗅觉”灵敏的伊藤忠已经把目光对准了这片热土。
有一天,当时的伊藤忠商社总裁拿着一张法国《世界报》,激动地对东亚区负责人说:“上海市长说浦东已经有Free Trade Zone(自贸区,这里指的是当年的外高桥保税区),我们应该优先获得这样的荣誉。”随即,一份非常正规的伊藤忠机构在浦东建立“上海伊藤忠贸易公司”的项目建议书,被送到了浦东开发办工作人员的手上。
开发办负责人拿到建议书后发现:“这个从来没有过啊,但我们浦东新区做的事不就是‘特中有特’吗?”他马上夹起文件,过江送到位于浦西的上海市政府。市领导审阅后,立即向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报告,因为当时审批权限在外经贸部。
时隔2个多月后,就在伊藤忠感觉“快没戏”时,上海市政府来电:“上面批了,快来拿文件!”当伊藤忠拿到批准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成立“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的“第一号”文件时,别提多高兴了!
图说: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公司今年将位于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搬到浦东。宋宁华 摄
落地“大鸟”引“群鸟”
高兴的不仅是伊藤忠。伊藤忠拿到“第一号”文件后,许多外资公司纷纷排队申请。北京来不及批复那么多,就把批复权交给上海,所以伊藤忠可谓拿到了一份“空前绝后”的外经贸部批复,因为以后都是上海批了。
由于伊藤忠在日本乃至世界商界的影响力都很大,此举相当于给浦东做了一个“大广告”,落地“大鸟”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观望的“群鸟”。“日本的金融界、制造业,还有很多同行看到伊藤忠顺利拿到营业执照,纷纷前来咨询。我和日本的朋友们说,你们赶紧也来吧。”
在展示馆,记者注意到一张关于外高桥总部经济发展的“树状图”,记录了从2002年起外高桥支持总部经济的各项功能创新,旨在鼓励总部类企业全面整合在岸离岸业务、叠加决策性战略职能、向价值链前后端延伸功能,推动地区总部向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升级。
伊藤忠在发展的许多阶段,获得了“树状图”里的“阳光雨露”。1992年,伊藤忠拿到了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后,这棵“小树苗”从此扎根浦东;从功能单一的贸易起步,在中国的业务逐渐扩展到纤维、机械、能源化工、食品、金属、建筑、金融投资7大板块。2019年,伊藤忠将原本分散在16家公司的资金、会计、审查等管理职能全部集中到上海,上海伊藤忠升级为管理型公司地区总部;这一年,上海伊藤忠公司总销售额将近8亿元。
“疫情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吗?”记者问。森常隆坦言:“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这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因为这块‘蛋糕’实在太大了,未来我们会把全球发展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中国来。”
不仅是伊藤忠,在浦东“逆势飞扬”、做大做强的外企还有很多。
今年4月,全球第三大建筑设备制造企业——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公司将位于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搬到浦东,充分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叠加原有的中国大区总部,形成“双总部”功能格局。
“疫情中公司业务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订单多得‘飞’起来。”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公司中国执行董事詹旭告诉记者,“这里成为亚太总部后,背靠中国的大市场,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距离全球产业链越来越近,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大。预计3年后,可以实现营业额再度翻番。”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宋宁华
数据看浦东
■截至2020年6月,落户浦东新区的外资企业达3.59万家,其中外资研发中心245家
■集聚700多家各类总部,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约占全市46%,营运总部190家、大企业总部和区域性总部124家,高成长性总部36家,国际组织机构总部3家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33万获赞 195.6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