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滇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它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另外,它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有演唱活动。
滇剧历经清代、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几个阶段。清代是其孕育、形成发展以及兴盛时期;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滇剧已经开始建立戏园;民国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反动军官杨据之对艺人抓、打、关、骂,进行人身侮辱,导致许多艺人被迫流离失所,逃奔外乡;而令人痛心的是,滇剧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濒临绝境。
滇剧因其富有生活气息和善于刻画人物,而被老百姓喜闻乐见。它的声腔主要以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等,其结构特点为板式变化体,有倒板、机头、一字、二流、三板和滚板等板式。此外,还有南胡、月琴、三弦、撒啦(大锁呐)、叫鸡(小锁呐)、笛子等,打击乐器有小鼓、大鼓、提手、大锣、小锣等。
经过与当地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融合,滇剧的音乐已经与原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丝弦的唱法有“甜品”“苦品”之分,悲喜均可,它以枣木梆击节、具有秦腔高亢、激越、强烈的特点,同时也带有云南民歌委婉、细腻、欢快的特点;胡琴虽近似京剧二黄,其缺点是没有原板;襄阳腔的旋律流畅、适于表现愉快、喜悦与激奋的情感。
滇剧的剧目有一千多个,它有秦腔路子、川路子、京路子和滇路子之分。秦腔路子代表剧目有《春秋配》《花田错》《高平关》等,川路子代表剧目有《黄袍记》《白袍记》《青袍记》《炮烙柱》《水晶柱》《五行柱》《碰天柱》等,京路子有《打渔杀家》《坐宫》等,滇路子代表剧目有《一碗虾仁》《新探亲》《三国》《水浒》《红楼》《打面缸》《大裁衣》等。
值得关注的是,滇剧在近年来的发展不仅面临着表演人才结构老化,还在传承上面临着断代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