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建朝一直到灭朝,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多如牛毛,在众多将领中,有一个将领是最具有争议性的。这位将领曾经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的将领,自己另寻生路,后来却两次叛主,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不过,那么多争议中,真正让这位将领成名的,却不是他的成就与是非,而是他临终前留下的一个成语,那么,这位将领是谁?他做了哪些事情?留下的是哪个成语呢?
图片:将领骑马剧照
一、救完将领后不留姓名
唐玄宗当政期间,京兆盩厔县有一个名叫张光晟的小伙子,关于此人的身世,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他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先后救了两位大将,被救的大将为了感谢他,这才给了他名扬天下的机会。
756年六月,唐朝军队与安禄山所率领的叛军再次展开了生死较量,这一次,叛军设计把朝廷军队杀得差点全军覆没。在逃亡的过程中,步兵统领王思礼被敌人射中战马,他本人也摔倒在地上。在战场上失去战马可是非常危险的,最致命是他的身上还穿着将领的服饰,一旦被叛军看到,决不会放过他。
就在危急关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王思礼,并且在王思礼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离开了战场。事实上,这位主动救将领并且不留名的年轻小伙就是张光晟,当时他并没有想得到对方的回报,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被他救下的将领竟然会一直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之后,王思礼时刻想着回报恩人,却苦于找不到昔日战场上那位年轻小伙,甚至连对方是否还在世都不知道。
图片:王思礼摔倒在地剧照
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王思礼因为平乱有功,官拜司空。这个官职的权力虽然不是朝中最厉害的,可也在千万人之上。他的部下有一个名叫辛云京的官员在代州担任刺史,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小人,因而被小人诋毁,让王思礼以为他真做了坏事,准备处置他。
这时,张光晟刚好在辛云京的麾下任职,当他得知自己上司的难处时,主动站出来,请求前去向王思礼说明情况。就这样,原本不可能再有交集的两人,竟然再次站到了一起。
当王思礼看到张光晟时,一眼便知道对方就是自己日日找寻的恩人,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个救命之恩在手,再加上辛云京本身也没有犯错,张光晟自然轻松解决此事,救下了辛云京的性命。
事情完成之后,张光晟准备辞别王思礼,回到自己营部就职,可是王思礼怎么也不肯,非要和张光晟结拜为兄弟,还提拔了张光晟的官职。
辛云京欠下了张光晟的人情债,时刻想着怎么回报对方,当他因功得到朝廷的提拔时,第一时间把张光晟推荐给了朝廷,让他接替自己的职位,就这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伙子,从此走向一条充满争议的道路。
图片:默默无闻的小伙子剧照
二、名动天下
众人都知道朝廷最终摆平了安禄山,却不知道朝廷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事实上,以当时大唐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打败安禄山,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大唐还请了很多外援,其中就包括回纥。
国与国之间从来不可能白帮忙,回纥同样不可能白白把自己的军队借给唐朝,为了得到回纥的支持,一名大将还主动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回纥的可汗。
结果,大唐打败了安禄山,却招来了新的祖宗,也就是回纥。回纥仗着自己是唐朝的恩人,对大唐态度非常蛮横,还经常骚扰边境百姓。因为欠人家恩情,大唐皇帝明知道对方恶劣,依旧不敢吭声,只能不断地退让。
778年,回纥再次举兵进犯中原,唐朝军队实力不及回纥,被对方掳走数万羊马,还在战场上被杀了一千多士兵。回纥兵强马壮,对大唐又有恩情,难道就这样被对方欺负了?自然是不可能的,就算皇帝同意,张光晟也不同意!
为了扳回一局,张光晟带领军队与回纥在羊武谷大战一场,把回纥军队打得四处乱窜。在这一战中,张光晟打出了中原该有的霸气,更挽救了唐朝皇室的尊严。
经此一战,回纥一听到张光晟的名号,再不敢轻易进犯中原,作为主将的张光晟也在这场战争中走向人生巅峰,被朝廷派去镇守边防。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纥
三、滥杀回纥人,官职被贬
回纥再次看到了大唐的实力后,开始对大唐起了敬畏之心,不但不再欺压大唐,还主动对大唐皇族示好。在双方的沟通之下,两国再次恢复外交,和平共处,然而,这种局面却被张光晟打破。
回纥的新君主有个叔叔名叫贺达干,此人仗着昔日恩情在长安城处处欺压百姓,百姓们有苦难言。唐德宗继位后,直接下令让他带人回国,贺达干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碍于大唐的实力,只好带着他的人和四处搜刮来的宝贝回国。
这事原本也算结束了,可是贺达干在回国的过程中还不放过百姓,并且刚好撞到了张光晟手里。张光晟早就听说了贺达干的卑鄙行径,对方又刚好触犯了他的底线,为了找回场子,这位狠辣的将领干脆把这些人全部杀了。
张光晟竟然敢杀了回纥新君主的叔叔,这事可闹大了,虽然他在杀死这些人以前请奏了朝廷,甚至是在朝廷的默许下干的,但是并不代表他犯下那么大杀戮后还能安然无恙。
为了平息回纥的怒火,唐朝皇帝只好降了张光晟的官职,让他回京当一个有名无实的闲官,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将领,一朝变成闲官,张光晟过得非常压抑。
图片:将领被贬回京剧照
四、两次叛变
以张光晟的性格,就算他在朝中不得志,应该也不至于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事情才对,然而,被后世批判最多的却是他的背叛,而且还是两次叛主。
公元783年,中原发生泾元兵变,士兵们因为各种问题产生不满情绪 ,在京城大肆掠夺财物,围攻朝廷,皇帝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逃离京城。
此时的张光晟早已没了实权,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他原本是随着大家往外逃的,可是他逃到城门口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皇帝逃走了,京城那么混乱,如果有人趁乱抢夺皇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他的意识里,朱泚曾经在泾元任职,而且深得人心,如果众人拥戴他上位,将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想到这里,张光晟赶紧跑到朱泚府上,企图说服他逃走,此时的朱泚还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所以张光晟的劝说非常成功。
图片:朱泚剧照
可惜,这两人刚跑出大门,军队统帅姚令言带着众人来到跟前,执意拥戴朱泚为新帝,朱泚在半推半就之下答应了此事,并且坚决要张光晟辅佐他,为了保命,张光晟别无选择,本来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他,被迫叛主。
如果说这一次叛主是出于偶然,张光晟的第二次叛主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随着唐朝军队的反攻,张光晟竟然直接背叛了朱泚,当上朝廷军队的内应,最终帮助大将李晟收复了长安。
这件事情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好事,毕竟,如果没有张光晟做内应,朝廷也不可能那么轻松收复长安,但是以朱泚的角度来看,张光晟却是叛徒。
更让人看不透的是,张光晟在背叛朱泚的同时,又把朱泚等人送出长安,让他们去逃亡,朱泚和几个重要将领离开以后,朝廷很快就收复了长安城。
图片:张光晟率军背叛朱泚剧照
五、死前留下一个成语
对于张光晟的叛主行为,李晟看在他做内应有功的份上,保住了他的性命,还经常带着他出入各大宴会场合。然而,就在张光晟风光无比的时候,死神之箭早已经瞄准了他。
在一次宴会上,有一个名叫骆元光的武将说自己不同反虏同席,然后直接回家去了,之后,对张光晟欣赏不已的李晟,只因为骆元光的一句话,竟然当场杀了张光晟。
临终前,张光晟总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留下一句遗言:“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人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正是“一不做,二不休”。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不做,二不休”
为了这一句成语,张光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他当初不反唐,或者在反唐以后不后悔,都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不过,他的这句人生格言,倒是成了他名留于世的资本。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