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早恋仿佛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多数人认为"猛如虎"、"影响学习"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很正常"。本篇从当代社会以及孩子心理发展角度去看待"早恋"和家长怎样应对。
文/百变爸妈
8月12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的街头,一名父亲得知女儿和男生约会,手持菜刀跟踪,把男孩摁到了地上,并做出掐脖、膝盖压胸等动作,随后警方介入,带回教育。
10月12日凌晨,留下一封遗书后,江苏泰州高二男生跳河自杀。在其家属提供的遗书中,有朱剑对父母的愧疚和爱意,写下了对爱情的憧憬。也写下了疑似自杀的原因:"您(指班主任焦某)的辱骂,让我想撞死在墙上,您亲手毁掉了我的白月光,毁掉了我的救赎。"
我也犹记得高考前,有个70多岁的老爷子给我们突击政治,据说老爷子年轻时在国家农垦部工作,后来地方当了老师。他曾在课堂提到早恋:"我认为早恋这个词就是家长和老师一起捏造出来,陷害孩子的。"瞬间,全班掌声雷动!
黄磊也曾在节目上表示支持女儿早恋:早恋这个词非常混蛋。
那么,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早恋这个问题呢?别急,一起来看看早恋的诱因,你就会明白了。
早恋,一般是指儿童期(0-18岁)的恋爱,里面包含着长辈对于此类行为的反对态度,在中国使用广泛。早恋的诱因是多样的,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跟风从众
本班或本校,谈恋爱是普遍现象,你不谈,好像就是个怪胎,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部分孩子为了趋众,获得群体认可,也开始恋爱。
第二,青春期的小美好
当下的时代,物质供给已经非常丰富,信息流动速度也不断加快。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得知,人在满足了基本的低层次需求,即:生存和安全,会发展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供给丰富,信息流动快,孩子的身体和思想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标准,也就是说青春期提前了。
2、低层需求被满足,自然会发展出更高层的需求,例如:战乱时期,人们只想生存下去,哪儿还有心情谈情说爱?
这类孩子是属于正常的人类的情感需求,互相暧昧,多数孩子属于这种单纯的小美好。
第三,代偿心理
由于养育者在养育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缺失感,当然这并不是指责父母不负责,毕竟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父母。
例如:只考虑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如:身体、安全,而忽略心理需求,或是在满足物质需求中无意中伤害到了孩子,如:孩子想买某物,虽然买了但是却丢下了十分伤人的语言:"除了吃还能干啥?学习像你买东西这么积极就好了!"
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情感链接,只能从同辈的同性或异性朋友中获得。
小结:无论是那种原因,我认为:孩子有权利也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加之青春期叛逆的特性,此时堵不如疏。
第一,早恋,我认为是正常现象,是孩子年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的特性使然。此时父母强烈的反对,做出"棒打鸳鸯"的事情,要么孩子屈从于你,自己委屈;要么孩子和你对着干,你难受,也担心孩子一时冲动会出事儿。
第二,早恋也是孩子尝试和异性接触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学习和异性相处。家庭中,一般没人教孩子如何谈恋爱吧?学校也更不会教,那么他们与异性相处的经验从何而来?到了年龄,父母催婚,多数孩子会不知如何选择,更不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婚姻。简而言之,我认为孩子早恋是个契机,一个与孩子探讨婚姻观、爱情观和性教育的最佳契机。
第三,校园爱情是脱离了世俗,像水晶一样透明而又单纯的美好。这是人生中的一种非常棒的体验,没有经历过的孩子,有可能会一生寻找自己心中的"完美爱情"。例如:到了年龄谈朋友谈了一堆,自己都不满意,或是逢场作戏。
小结:我个人的观点是持续保持与孩子沟通管道的畅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其实,大部分父母反对早恋的理由我想都是一样的:耽误学习,那么到了大学会不会耽误呢?你还能看着吗?
我相信,这是令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恐怕也有人看见了这篇文章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别急,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说。再阐述一遍我的观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叛逆,亲密关系是发展阶段的需求。
一方面,此时采取堵的办法,有可能会加剧两个孩子的联系,增强情感链接,可能本来就是小暧昧,被家长老师一顿"乱操作",弄假成真,或者说,是家长和老师帮孩子"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另一方面,采取疏导的办法,让孩子在你"眼皮子底下"活动,你不也更放心?
第一,请赞同你的孩子
如果是你的孩子主动向你提起此事,那你应该高兴,你们都是青春期有效沟通的模范家长和孩子,说明孩子信任你。如果,你不经意间得知(同学、老师、听到孩子通话)请不要声张,把事情压下来,找机会和孩子聊一聊。
此类工作一定要同性家长来做:
爸爸对儿子:"喂!小子,听说你有女朋友了?谈恋爱可以,彩礼钱没有啊,自己挣去。另外,你眼光行不行啊?啥时候领回来我看看。"
妈妈对女儿:"听说你把你们校草给俘虏了?你挺厉害啊!啥时候领回来瞅瞅,别把我姑娘骗走了,我还不知道找谁哭呢!"
这两段对话带有戏谑的成分,制造欢乐气氛,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便于孩子开口。同时传导出了3个信息:1、我认可,你放心;2、我很爱你,担心你;3、可以领回家。这种对话的态度,会让孩子受宠若惊,因为在约定俗成的观念里,父母得知此事一定会极力反对,所以,接下来就等孩子开口,按照这个方向继续往下聊就可以了。
第二,一定要请绯闻男(女)友到家里来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1、作为家长,我同意,你俩不用躲躲藏藏,直接到家来就行
2、在我眼皮子底下,我看着也放心
3、不会给孩子造成焦虑:我爸妈不同意,我又想和他在一起
第三,一定要和对方孩子父母谈谈
一定要和对方孩子的父母谈一谈,制定攻守同盟,采取同样策略,让对方也接受你的做法,这样他们可以到对方家中,不至于背着父母。
第四,制定规则
重点来了,前面的一系列做法都是铺垫,终极目的是:你别乱跑,在家就好!为孩子提供了便利的"恋爱"条件,作为父母,关心一下你的学习成长不过分吧?
1、二人相处只可以在双方的家里,且有父母在场
2、二人此时的任务是学习,应该齐头并进,互相帮助
3、如果成绩下滑,两人应停止见面一周/一月……
4、对孩子进行相关性教育,防止做出出格的事情
男孩版:告诉他一个男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对照自己是否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如果你爱她请等等,性不是唯一表达爱的方式。
女孩版:女孩应珍视自己的身体,应坚守自己的底线,他是否是你唯一的选择?
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询问:如何能找到理想伴侣?苏格拉底出了一道题:让他们没人从麦田里寻找一株最大、最美丽的麦穗,但不能走回头路。第一个人,下去就摘了一株,但走出麦田后十分不满;第二个人,一直看,走到最后才想起自己手中没有一株麦穗;第三个人,走了1/3观察麦穗,在第二个1/3的麦田里寻找了一株麦穗,快速的走出了麦田。
我也记得曾有母亲用苏格拉底的麦穗理论来指导女儿的早恋:"如果你去买衣服,你会走进第一家店就卖,还是逛一逛再卖,或是走到最后一家店购买?"女儿立即明白了母亲想要表达的信息,选择和男友分手。
结语:早恋是正常现象,不必摆出如临大敌的姿态,操作不当,适得其反。你可以幻想一下,如果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女)孩,父母极力反对,你会怎样面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的方法你Get到了吗?
你对孩子早恋这事儿怎么看?
@百变爸妈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5年,心理所在职研究生,专注婚姻与亲子。你有育儿问题,我有 教子方法,如果恰巧你也喜欢我的内容,这是遇见的缘分,别错过,点个关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