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10月28日,全国首个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发布了报告,会议由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泉主持。
四川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和人行成都分行等四川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四川省民营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部分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代表,以及四川省工商联机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
据发布介绍,四川省工商联编撰出版《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旨在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客观总结发展成绩、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科学预判发展方向、有理有据提出基本方略,为四川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集智辅政,为各地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下一步,四川省工商联将加强与省直机关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研究深化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每两年发布一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更加客观评价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升报告的理论性、针对性,更好指导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同时,四川省工商联将以《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为基础,鼓励基层实践创新,总结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做法,推动有关政策措施出台,以实践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机制,在更大层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助推绿色发展强省建设,为绿色中国、美丽中国提供“四川经验”“四川模式”。
此次发布的《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主要包括理论篇、综述篇、案例篇和政策篇。理论篇主要涉及企业绿色发展概念、内涵与特征、企业绿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企业绿色发展评价等,还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怎么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综述篇从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实践路径、体系建设、发展评价和对策建议等五个部分概括了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作出了总体评价。案例篇筛选了四川全省15家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分类系统介绍了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印证总结用发展战略做好绿色发展规划、重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发展品牌、靠科技创新锻造绿色发展竞争实力、优化内部建设强化绿色发展软件支撑、抓人才建设赢得绿色发展战略资源的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实践。政策篇从国家和四川省两个层面,汇总介绍了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供查询使用。
《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四川民营企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形成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向善向好:四川民营企业绿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绿色发展主动性不断增强。在2019年四川省创建的76家绿色工厂中,民营企业多达60家,占比为78.95%,充分表明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主动性不断增强,绿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四川民营企业末端治理力度较大,源头治理和全程绿色化参与程度加深。截至2019 年底,四川全省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32772 户,完成整治32617 户,完成率99.53%。充分表明末端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参与程度加深。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形成,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意识相对较强。四川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了绿色发展的机遇,意识到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四川民营企业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营造了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四川全省工商联系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把助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开展调研、教育培训、政策宣传,积极推进《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落实。
同时,《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通过调研分析,四川民营企业在绿色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布局相适度还不够高。在省级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中,成都平原经济区所占比重为80%,川东北经济区所占比重为13.3%,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规模、效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结构失衡。绿色企业大多分布在化工、建材、轻工业、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塑胶、集成电路等行业,餐饮、服装、互联网、旅游业、酒店业、交通汽车等现代服务业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还比较低。民营企业在设备改造、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绿色转型升级力度不大、步伐缓慢。
《四川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建议,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推动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工作;要推进四川民营企业生产绿色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要鼓励和支持四川民营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环保改造,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助推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要积极引导四川民营企业建立环保内控制度,使企业做到严格内控,不超行业标准范围;要开展四川民营企业绿色信用评价,作为企业以后信贷、发行债券等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