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全中国上下都在警惕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而降低风险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疫苗。目前,多种中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部分疫苗的紧急接种也已经展开。对于中国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安全性与有效性、产能、价格等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日召开发布会进行了全面回应。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表示,目前,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总体处于领先地位,已有13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4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
在发布会上,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介绍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这两款灭活疫苗现在正在阿联酋、巴林、约旦、秘鲁、阿根廷、埃及等十个国家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已接种5万余人,总共接种者将达到6万余人。
对于中国13种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安全性,田保国透露,目前出现的不良反应基本为轻度不良反应,尚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刘敬桢也表示,截至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个研究所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已接种4064人,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已接种5万余人。中国生物没有接到和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安全性反应良好。当日,同样有灭活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表示,截至目前,科兴所有合作伙伴都没有反馈有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但确实在临床中发现一些一般不良反应,如发热、低烧和局部疼痛。
国内一位不具名免疫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安全性角度看,中国无疑世界领先,目前中国的疫苗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而在国外,阿斯利康、强生等公司研发的疫苗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试验暂停。
刘敬桢形容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疫苗研发是万里长征还剩最后一公里”。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表示,疫苗的研发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III临床试验一定是在疫区开展的,进展快慢取决于受试者人数、受试者入组速度、受试者中感染病例的获取速度以及试验的结果等具体情况。一旦临床试验能够获取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明疫苗有足够保护效力,且具备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以及稳定的商业化规模生产质量时,申请人就可以提交疫苗的上市申请。“国家药监局将依法依规,特事特办,在第一时间完成疫苗的技术审评,保障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尽快上市。”
对于此前在网络上传言不断的疫苗价格问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明确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的价格坚持企业主体定价,但必须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共产品属性的原则。作为公共产品属性,它的定价一定不是以供需作为定价基础的,而是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二是根据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和接种的需求来开展新冠疫苗的定价。“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
虽然疫苗尚未正式上市,但中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对于疫苗的紧急使用,郑忠伟表示,目前将新冠病毒未来的接种人群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高风险人群,二是高危人群,三是普通人群。郑忠伟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开展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所有人员,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部分到高风险区域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生感染的报告。当日,郑忠伟还透露,到今年年底,我国疫苗的产能预计能达到6.1亿剂,明年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会在此基础上有效扩大。
举报/反馈

环球网

2.3亿获赞 1376.3万粉丝
世界很精彩,带你活出国际范儿!
环球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