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目光向东,同样从“一穷二白”起步,同样秉持改革创新精神,龙岗区始终与深圳同频共振。
建区以来,龙岗披荆斩棘,姿态昂扬,奋力跃升。“三来一补”迭代创新驱动,“半村半城”升级为现代都市,龙岗作为支撑特区发展的新脊梁,骨架日渐清晰。
为充分反映龙岗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成果,全面总结和呈现龙岗区在深圳经济特区中的城区贡献和历史定位。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与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合作推出《深圳奇迹 龙岗印记——龙岗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下称《报道》)。
紧扣龙岗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脉络、理念、成就、智慧等丰富内涵、立足龙岗独特的区位特色、优势与发展历程……连日来,多名记者带着这样的采写理念,深入龙岗的产业园区和改革现场,和多位亲历者对话,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网文,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以文字的质感和细节的张力去触摸龙岗发展的脉搏与轨迹,以多款融媒体产品去串联起龙岗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河流里,那些被证明具有龙岗特色的事件和故事向人们不断昭示:龙岗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伟大发展历程中的华彩乐章!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徐烜和 崔璨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产业
印记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就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从一家仅依靠集资2.1万元成立的公司,到全球通信业巨头,现如今的华为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同时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2020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而城市,则承担着为企业成长营造“生态”、输送“养分”的重任。华为飞速成长的这些年,龙岗的城区发展迈入了“加速度”。一方面,龙岗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华为的成长植下了优渥的土壤;另一方面,华为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龙岗区电子信息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也带动了坂雪岗科技城等城市片区的发展。
去年年底,《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下称《方案》)重磅出炉。该《方案》多次点名龙岗,其中提及要将龙岗建设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作为龙岗ICT(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地,坐拥华为总部的坂雪岗科技城无疑将成为龙岗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重要支点。
印记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在位于龙岗东部的宝龙工业园,一排排厂房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的LOGO很抢眼。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和电池。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自成立以来,比亚迪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目前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如今的比亚迪,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实力被人们熟知,而比亚迪也是IT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比亚迪正式在龙岗成立比亚迪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精密”),主要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成品、手机零配件制造、机器人无人机、车联网系统等。
作为诞生于龙岗的巨头企业,比亚迪在龙岗布局有重要的生产基地。比亚迪的不断突破与成就,也代表了龙岗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强区在制造业领域发展所达到的高度。
17年前,比亚迪精密从龙岗宝龙工业园的一片空地上起步;如今,伴随这家行业巨头的成长壮大,龙岗这座深圳东部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高地,也已然崛起成为一座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比亚迪与龙岗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诸多领域的共生共荣,成为了龙岗以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文体
印记3
深圳大运中心
深圳大运中心位于深圳市区东北部,龙岗中心城西区,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场馆区。大运中心包括一场两馆分别是主体育场、主体育馆、游泳馆、大运湖以及全民健身广场、体育综合服务区等体育设施。总占地面积52.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2007年,深圳经过激烈竞争,成功获得大运会举办权。2007年11月26日,深圳大运中心场馆在龙岗区阁坑村内打下了第一根桩。在场馆设计上,大运中心可谓独具匠心,集中体现了时尚前卫的建筑理念,其造型宛如一颗“水晶石”。同时,其“一场两馆”呈三角形分布,中间由大运湖水面相连,三座体育场馆颇似三块水晶巨石,与周围的山体、绿地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石”结构。
“这是我在国际大体联工作期间见过的最好、最美丽、最先进的比赛场地,就像‘皇冠上的珍珠’。”时任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面对着建好的场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作为大运会留下的宝贵场馆资源,龙岗区政府对大运中心进行了充分的活化利用,推动大运中心“一场两馆”采用市场化运营。
近年来,在该场馆内先后举办NBA中国赛(深圳站)、法国超级杯足球赛、北美冰球联赛、中国网球大奖赛、CBA联赛、中超足球联赛等高端体育赛事活动150多场。
“看球,来龙岗!”如今,这句话已经逐渐成为了深圳甚至珠三角球迷的一个共识。
印记4
大芬油画村
一条小河弯弯环绕,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低矮的民房里,院落里养着鸡鸭,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这幅安静的田园图景,正是30多年前的大芬村。
然而,一个美丽的偶然,让这块面积仅0.4平方公里的土地在30多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全球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商业油画,被誉为“世界油画,中国大芬”。
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社区,原住居民300多人。大芬油画村内共有大小画廊及门店1200余家,知名企业60多家,村内聚集油画从业人员约8000人,加上周边社区从业人员约2万人。
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据统计,2005年前后,欧美市场70%的油画来自中国,而其中的80%则来自大芬,到2017年大芬油画村已实现全年总产值41.5亿元,其中内销和外销各占50%。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和《金融时报》、日本NHK等全球知名媒体多次对大芬油画村进行报道。
从农业村变身为世界最大的油画内外贸产业聚集地的大芬村,讲述的是龙岗这座深圳边陲城区的蝶变故事。大芬所象征的,不仅仅是“深圳奇迹 龙岗印迹”的精彩篇章,那些从画工成长为画家的追梦者们,书写的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奋斗故事。
创新
印记5
深圳国际大学园
2012年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深圳市龙岗区校址举行,这成为首家入驻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合办高校;2016年5月,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奠基仪式,也标志着位于龙岗的国际大学园又迎来一所合办大学。
深圳国际大学园位于龙岗区大运新城中部,包括已建成的深圳信息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确定选址的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以及配套建设的科研共享中心及“院士村”。
国际大学园以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为举办主体,以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领域,未来还将有选择地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0多所国际名校洽谈合作。
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崛起,不仅探索了一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新道路,还推动着龙岗面向全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深圳东部创新“智核”。现如今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已经成为了全市智慧指数最高的区域之一。公开数据显示,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所学校,目前已引进知名教师200多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名、图灵奖得主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13名。
围绕着“智核”,产业大区龙岗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平台,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建成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在科研成果排名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团队是世界最活跃的机器人学术研究团队之一。
印记6
坂雪岗科技城
坂雪岗科技城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总面积约21.9平方公里,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深圳的“四大核心”之一。
2010年1月,龙岗区创新性地提出打造坂雪岗科技城战略,规划由清平高速、布龙公路、梅观高速和机荷高速围合而成,包含坂田、岗头、雪象、杨美和大发埔5个社区。现如今,片区内已聚集华为、天安、康冠、航嘉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龙岗区乃至深圳科技创新要素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
数据显示,坂雪岗科技城所在的坂田街道以龙岗区7.4%的土地创造了全区超半数的工业产值;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业内领军企业更是吸引了上下游几千家高新企业。
岗头、雪象、杨美……曾经的坂雪岗,由贫困落后的村落组成,如今已吸引大批高科技企业在此落户聚集,成为龙岗乃至深圳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重要支点。
印记7
智慧龙岗
2013年,龙岗区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旨在打造全球首个基于智慧大脑的智慧城市。
近年来,龙岗深入贯彻《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和深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有关要求,始终将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定位为重点工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础体系、推进重点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大数据统筹利用,并通过推动城市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截至目前,龙岗区已形成“政企合作、基础先行、数据为王、利政惠民”为特色的建设模式,实现了“三个全国率先”:率先接入全区信息系统的智慧中心;率先用“一张图”管理城市应用;率先使用“一键便可知全局”的掌上大数据。龙岗智慧中心基于物联感知、系统融合和数据共享,通过安监、应急、公安、城管、查违、教育、卫生、水务、环保等应用互联汇聚,实现了对城区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等功能,科学、精细、智能化服务全区500万人口。
2019年11月19日,龙岗区以全球首个基于智慧大脑的智慧城市,斩获全球智慧城市大中华区数字政府创新奖。
共享
印记8
南岭村
夏末的清晨,惠风和畅,安然恬静。穿着背心的老人正坐在榕树下享受着天伦之乐,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儿童们的欢笑声、老人们的谈话声、过往自行车的铃声相映成趣。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岗区南湾街道的南岭村社区,看到的正是这幅恬淡闲适的画面。
很难想象,现如今富足宜居的南岭村在过去是贫困村的代名词。“现在的生活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谈到南岭村的巨变,南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伟基很是感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南岭村便走上了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工、农、商、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从领43万元补偿款到借170万元建厂,敢闯敢试成就南岭村“第一桶金”;从“三来一补”到“多元发展”,观念先行助力南岭村产业全面开花。
现如今,这里已成长为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村民人均年分红达15万元的富裕村。40年风雨征程,南岭村由脏乱差的“鸭屎围”蝶变成“全国文明社区”,走出了一条广为人知的发展致富路,更被誉为“中国第一村”。
40年间,龙岗也从一个地处深圳东部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管理近500万人口的现代化东部中心城区。而作为龙岗111个社区中的一员,南岭村的发展史,也是龙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发展大潮中巨变的缩影。
印记9
甘坑客家小镇
从罗湖区出发,龙岗大道一路向北,经布澜路、甘李路,如果不堵车,15分钟便能寻得一方“世外桃源”:当望见乾隆年间徽派建筑的飞檐翘角,听见舞麒麟的热闹锣声,不知不觉中你已置身于拥有350年历史的甘坑客家小镇。
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与观澜版画村、鹤湖新居、麻磡村、大万世居等一同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广东人最喜爱特色小镇”……包揽多项荣誉的甘坑客家小镇成为龙岗的文化新名片。
为了更好地留住深圳的客家文化,2016年,龙岗区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协议,投资近500亿元,把原有的甘坑客家小镇扩大近一倍,将其打造成为拥有6张国家级名片的特色小镇。
10年前,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还是深圳市“扶贫奔康工程”帮扶对象。如今,村民脱贫致富,开业3年多的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900万人,集聚超百家文创品牌,2000多名创业人员入驻,不仅成为了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更是龙岗区集体经济转型的又一生动案例。
民生
印记10
深圳地铁三号线
2010年12月,深圳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让龙岗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次年6月,3号线向南延伸至福田区益田站,与深圳的地铁线网实现了“握手”。
在当时,地铁3号线还有另一个官方姓名:地铁龙岗线。毫不夸张地讲,对龙岗居民而言,地铁3号线就是“生命通勤线”。
一条地铁线,让曾经遥不可及的龙岗中心城变得不再遥远,也让龙岗成为了不少关内上班族安家落户的选择。
从南到北贯穿深圳东部,在龙岗区内途经布吉、圆山、横岗、龙城、龙岗5个重要街道,41.7公里,30个车站,9个换乘站,平均三分钟一班的间歇……每天,地铁3号线都兢兢业业地把乘客由龙岗区内送往深圳市的各个角落:深圳东站、福田站等交通枢纽,或大芬油画村、购物公园、老街等拍照打卡点,或是布吉、南联等集中生活区……同时,它也源源不断地接收着从其他线路上转移过来的客流,把乘客运输至龙岗。
地铁3号线开进龙岗,不仅使龙岗接入了轨道交通网,成为深圳轨道交通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极大地拓展了龙岗的城区发展空间。开通近9年来,3号线沿线地区由落后的城中村,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区。可以说,3号线见证了龙岗的城市化进程。
印记11
龙岗中心医院
龙岗中心医院创立于1952年,是龙岗区的急救、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保健中心,200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2011年通过广东省卫生厅评审,成功创建成为深圳市东部、龙岗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7月,成立龙岗中心医院集团,系龙岗区首家医院集团,目前集团共有4家成员单位。
作为龙岗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龙岗中心医院不断夯实龙岗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目前,医院占地面积8.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16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075张,实际开放病床910张。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量总诊疗人次约148.17万人次,住院病人21075人次。
从1952年最初开诊时一栋3层楼的小诊所,到成为深圳市东部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再到今天占地8万平方米的大型医疗集团,这家医院已经在风雨中矗立了68年。
68年来,一代又一代医护人员不断地用自己的毅力、才华和汗水浇灌着龙岗中心医院的根基,使其日渐宽厚、坚固、枝繁叶茂,成为龙岗这座城市最有温度的见证者。
穿越时光,对比今昔,68年,这座承载了一代代龙岗人记忆的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变化也折射了深圳东部这座城区的发展。
印记12
龙岗河
夏末的阳光下,深圳龙岗区龙园公园内,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美好画卷:清澈的龙岗河穿过公园,孩子们在河道中的石头上嬉戏,指尖划过河水,挑起一串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彩虹的颜色,引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龙岗河发源于梧桐山北麓,是深圳五大河流之一,也是龙岗的母亲河。龙岗河长19.9公里,流域面积423平方公里,自西南向东北穿过龙岗中心城区,是龙岗区绿色空间发展脊梁与功能主轴。然而,由于工业和生活用水排放,这条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一度沦为臭水沟。
2019年以来,龙岗河流域共安排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40个,计划完成投资97亿元,成效显著:龙岗河出境吓陂断面全年均值已达V类水标准;龙岗河西湖村省考断面氨氮下降至0.71毫克/升、总磷浓度下降至0.25毫克/升,优于V类水标准。这条母亲河终于重现水清岸绿的昔日光景。
龙岗河的治理史也折射出全深圳的河流治理史。自2016年以来,深圳全市累计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资1093亿元,159个黑臭水体得到治理,1217个小微黑臭水体完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