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50年,长庆油田艰苦奋斗,为油奉献;50年,长庆油田攻坚啃硬,峥嵘岁月稠。长庆油田的50年就是一部艰苦创业、铸就辉煌的奋斗史。
长庆油田开发现场
50年前,长庆油田从陇东的长庆桥小镇起步,穿戈壁、登高原、跨河谷,不断扩大油气开发建设版图,在鄂尔多斯盆地快速建成了我国目前年产油气当量最高的油气田,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0年来,几代长庆人扎根鄂尔多斯盆地,矢志不渝为国奉献油气,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
50载,砥砺奋进
50年来,长庆油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以“强核心、固堡垒、当先锋”为重点,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为油田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1970年,来自青海、玉门、四川、江汉等油田的石油队伍、地方干部和2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复转军人“跑步上陇东”,云集陕甘宁,开展石油大会战。50年来,长庆油田先后历经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石油勘探局、重组改制和重组整合等组织变革,发展历程主要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艰苦创业阶段。相继建成甘肃马岭、陕西吴旗、宁夏红井子等油田,快速形成百万吨规模生产能力。
1976-1979年,长庆油田部署抢建马岭、红井子油田和长输管道“三大战役”。1978年7月1日,实现了长庆原油正式外输兰州;1979年底,在陕甘宁三个地区建成9个油田15个区块,年生产原油突破100万吨。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的油气并举阶段。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靖边气田先后探明并开发,拉开了建设千万吨级油田的序幕。进入新世纪后,姬塬油田、西峰油田、榆林气田相继探明并规模开发,年产油气当量连续跨越1000万吨、2000万吨。
1983年塞1井获得日产64.45吨的高产工业油流,成为安塞油田的发现井。安塞油田打开了三叠系延长组找油的新局面,打破了长庆油田年产原油在100万吨左右徘徊之势。2000年以后,由于三叠系油藏的大规模开发,实现了油田产量由百万吨向千万吨的跨越。
1989年陕参1井获得无阻流量28.3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靖边气田的发现,在长庆天然气勘探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长庆找气历经30多年的艰辛探索,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取得突破。发现靖边气田,使长庆油田由中生界找油转向古生界找气,形成了油气并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2013年的加快发展阶段。2008年10月,集团公司党组批准了长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发展规划,苏里格气田、华庆油田等超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实现规模开发,推动产量快速攀升,2013年油气当量跨越了5000万吨。
长庆油田通过市场从全社会配置油气田建设力量,持续组织近800部钻机、500套试油(气)机组、250多支地面建设队伍参与建设,静悄悄进行着一场新时期中国石油最大规模的油气会战。2013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195万吨,建成了我国油气当量最高的现代化大油气田,实现了建设“西部大庆”的宏伟目标。
第四阶段是自2013年以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连续7年保持5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并于2018年确立了二次加快发展目标。今年,长庆油田将克服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使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
页岩油开发现场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集团公司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制定了国内勘探开发业务“优先发展”的定位。长庆油田公司党委经过深入研究、多次论证,及时将5000万吨持续稳产战略调整为二次加快发展战略,规划到“十四五”末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
2019年9月29日,中国石油在油气勘探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宣布: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生油层内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8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亿吨,发现了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庆城大油田的发现,引领了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新方向,获得了中国石油2019年度油气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
2019年11月17日,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达到5000.23万吨,其中原油产量2132.69万吨,天然气产量359.88亿立方米,长庆油田连续7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以上运行;同年12月31日,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5700万吨,创造了长庆油田年油气产量历史纪录。
50载,硕果累累
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长庆油田从一个年产不足百万吨的小油田,发展成为世界级特大油气田,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连续7年保持5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年产量约占国内产量的1/6,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过7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生产油气当量5703万吨,2020年有望突破6000万吨,将攀上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油气田产量新高峰。
50年来,累计为新中国生产原油3.8亿吨、天然气超过4500亿立方米,向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陕甘宁蒙豫鲁沪等地区供气23年,惠及居民4亿多人,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提供重要支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5万亿元、利润总额4874亿元,上缴税费7541亿元,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0年来,长庆油田建成了联通南北、调运灵活的闭合环状输油管网,运销能力3070万吨/年;建成了原油储存系统,总罐容453万立方米。建成各类输气管线13条,建成了与450亿立方米产能相适应的储运系统。天然气管网区域相济、调运灵活、运行可靠,连同西气东输管线、陕京管网、靖西管网等,成为中国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近年来每年的天然气产量都占全国总产量的25%,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处理基地。从2013年开始,长庆每年冬供期间的日产量都在1亿立方米以上。2019年冬供日产量达到平均1.28亿立方米的历史高点,最高日产达1.43亿立方米,冬供4个月累计产气155.4亿立方米。2020年初,长庆在千里油气区吹响“抗疫上产”的冲锋号,高峰期日均产气1.24亿立方米,最大日产量1.31亿立方米,实现了防控保供两手抓、两手硬,为全国“战疫”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能源保障。
50年来,长庆油田攻克了一系列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难题,页岩油、致密气开发技术,为占全国总资源量一半以上的低渗透油气储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解决方案,同时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通过持续创新地质理论,大胆涉足“高风险区”和“禁区”,创立了“广覆式生烃、满湖盆富砂、全方位运聚、大面积成藏、立体式叠合”等全新油气成藏理论体系。逐步打造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关键技术,创新了以精细分层注水、水平井压裂改造等为核心的增产稳产技术,锻造了征服致密油气撒手锏,黄土塬可控震源三维地震攻关形成6项地震采集技术系列,石油钻井成功率提高了30%;优快钻井技术持续突破,创造了国内9.88天的最短水平井钻井周期纪录;创新形成以“三维剖面设计+实钻轨迹控制”为核心的大井丛钻井技术,水平段长突破至4118米,创中国陆上最长水平段纪录。通过大力推进油田“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推广“无人值守、油气井智能生产”等新模式,推进智能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和管理应用,建成油气田无人值守站1205座,压缩管理单元40%,打造了智能油田25项主体技术,形成了“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定期巡检、应急保障”的智能化发展雏形,为油田发展汇聚了强大动能。
50年持续管理创新。近年来,为适应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的要求,长庆油田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管理效能和运营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在建设5000万吨级现代化大油气田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庆油田持续探索“一体化”管理,百万吨油田勘探开发周期缩短2~3年,气井钻井周期缩短56%,集气站施工周期由110天缩短至30天,处理厂施工周期由14个月缩短到9个月,地面建设施工周期缩短35%以上,日常管理工作周期缩短20余天。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长庆油田不断探索创新地面建设模式,持续完善标准化、模块化建设理念,建成了完备的油气产储运销系统,形成了低渗透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长庆模式”。遵循工艺流程、平面布局、模块划分、设备选型、三维配管、建设标准“六统一”原则,探索形成了“多井合建、井站合建、站站合建、厂站合建、老站扩建、立体建站、系统共建”等集约式建站模式,把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省人省心省钱省时省事。
50年持续创造和谐。长庆油田引领我国西部能源发展的产业集群,以长庆油气生产为核心,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储运、炼化、销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上下游一体化油气产业集群,为西部省区工业发展与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持续强化储能调峰、应急保供能力建设,连续23年向北京及华北地区供气,为“一带一路”“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实施与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庆油田充分发挥油气产业链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实现工业增加值超800亿元,扶持油区中小企业6000余家,促进就业近百万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累计投入近百亿元资金支援地方道路建设、文化教育、环保绿化、人畜饮水等公益项目,精准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摘帽”。
长庆油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绿色矿山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油田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贯彻长庆油田《黄河流域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具体措施,打造林缘区、水源区等8种生态保护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建成庆阳碳汇林等10多处绿色屏障,形成了“井在景中,景在井中”的美丽图画。
50载,凝聚力量
鄂尔多斯盆地既是油气宝盆,也是培育精神文化的沃土。50年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长庆油田坚持传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发展了极具特色的长庆优秀精神文化,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先进典型,极大地带动和鼓舞了广大员工投身油气增储上产,坚持在“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上铸丰碑”,创造了在低渗透上建设大油气田的一系列英雄壮举,在鄂尔多斯盆地挥写了恢弘壮丽的诗篇。
油田开发初期,肩拉手抗运输物资。
会战之初,数万石油大军拉着架子车,背着行李卷,不分昼夜长途跋涉,向陇东急速进军。在马岭会战中,有人连续工作七天六夜,有人带病上班,被送到医院急救时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上前线”。各路参战大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唱“压裂歌”、吃“压裂饭”、过“注水年”,在广袤的黄土高原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奋斗身影,成为那个年代石油人心中的丰碑。
一个个“企业英模”,犹如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激励长庆人乘风破浪、扬帆起航。20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涌现出了“铁人师傅”王化兰、“长庆铁人”王文汉、“创业先锋”万西美、“半边天代表”南玉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油田开发初期,野外作业,没有食堂,三个石头一口锅。
20世纪80年代,选树了“雷锋式的好青年”周永革、“勇攀科技高峰”的龚伟安、“科技工作者的楷模”王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90年代涌现出“气田虎将”王牛灵、“铁骑尖兵”麻述、“生命在征途中闪光”的吕志忠、“廉洁奉公的好干部”蔡建绥、“泥浆专家”杨呈德、“英雄女采油工”罗玉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新世纪以来,涌现了全国劳模刘瑛、刘玲玲、邢仙茹、惠新阳、周阿妮,“中国石油·榜样”张文正、郭秀玲、谢银伍、马琴、杨义兴,以及青年岗位明星陈思杨、顾燕、吴春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投身油气增储上产工作,为长庆油田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长庆油田传承发扬大庆精神、解放军精神和延安精神,坚持磨刀石上闹革命,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破了“低渗透”这道世界性难题,逐步锤炼形成了以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好汉坡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苏里格精神”和忠诚敬业、坚韧奉献的“山丹丹”精神为重要组成的,以“攻坚啃硬、拼搏进取”为核心的“长庆磨刀石精神”,以及“不甘人后、永争第一”的长庆作风,为油田持续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庆油田坚持以文化建设促企业发展,构建以油田两级展览馆、三爱教育基地和基层文化示范点为主题的企业文化教育示范体系;以井站文化、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为基础的管理文化体系;以家园文化、社区文化为依托的和谐文化体系,深入开展文化理念最佳实践活动,构筑广大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实现了油气增产、文化增辉。
今年以来,长庆油田深入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和“大要有大的样子”大讨论活动,充分激发战严冬、迎大考的精神力量,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重规范、做示范、有风范”和“四精”要求,推动提质增效48项143条措施落地,把控投资、降成本、提质量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截至10月上旬,累计生产油气当量产量超4500万吨,实现提质增效83亿元,有力支撑了冲刺全年6000万吨油气当量产量目标。
(作者:刘学民 彭旭峰 南喜阳 张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