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了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的电影《不期而遇的夏天》10月15日于平遥电影宫举行了全球首映。
影片由文章监制,易寒导演,陈创、郭可轩、郎月婷、欧阳招娣等主演。心酸而温暖的故事在首映后也收获不少观众的感动。
影片主创现身平遥电影宫关注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不愿“悲凉之下还是悲凉”
电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讲述了小镇上混混黄四毛意外结识了留守儿童水生,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而生活给了他们不同的难题,当夏天结束的时候,他们的友情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黄四毛的形象源于导演自己的堂侄,同时导演发现现在这样迷惘而孤独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孤独需要情感抚慰,弱者间的惺惺相惜给了彼此暖心的陪伴。片中的水生姓易,而黄四毛又恰似另一个成年版的易水生,都是导演带着自身经验和内心情感的投射。自己从农村走出,有过过年回家兜里没钱的窘境,去了北京面对老家亲友们的“关切”,反而有种无法面对的“虚荣”和“无地自容”。这一切都被易寒捕捉到电影人物的状态中。
易寒在2007年曾拍摄《遥望南方的童年》,关注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可悲的环境和充满悲悯的情怀眼光,让该片在豆瓣至今维持了9.4分的高分。
在《不期而遇的夏天》中,易寒仍然试图保持了对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的人性关怀。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显然就是两个时代不同时代的“留守儿童”,谈到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易寒表示,“其实没有刻意聚焦某一类人群,但生活在困境中的人,这是一贯贯穿于创作的。留守儿童只是恰好是这个身份背景。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是大多数,也是我们生活里最熟悉的人。”
导演易寒但相比十三年前的前作,《不期而遇的夏天》更明快轻松,对于这种更强调戏剧性,也更明亮轻快的讲述失意者的故事,易寒说,“我不愿意让悲凉之下还是悲凉,这个阶段我对电影的审美取向,不希望一个东西的沉重就非要用沉重的方式,所以选择了更温暖的抚慰人心的方式去呈现这些人物。而且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这样处境的人,拍到电影里,总得给他们一些希望和一个出口。”
陈创演主角珍惜到焦虑 老戏骨和小演员对戏也“露怯”
在片中扮演黄四毛的演员陈创,形容自己这个角色是个“没有衣锦,不敢还乡”的人。“他去过城里,但给人打工非常不开心,又不甘回去种田,落在比乡村更高一点的这个小城里,一开始并不知道命运是什么,随着电影进展,慢慢懂得自己的梦想是虚幻,于是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一场恶战把自己立起来。”
男主陈创对于设计这样一个人物,导演易寒补充道,“其实越是底层、越是生活在尘埃里的人,对尊严的内心的保护越强烈,小人物对尊严特别敏感。无法面对世俗社会,在这个以金钱衡量是否成功的社会大语境之下,他们很难面对的。”对于陈创的表演,易寒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选他出演黄四毛是“最正确的决定”。两人相识于少年时代,陈创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听易寒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乡村生活。
陈创曾出演包括《康熙微服私访记》《宝莲灯》《家有儿女》等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作品,不过从影二十多年来,他大多数时候演出的都是配角,演了很多戏,但总是绿叶。这一次在一部电影里演出主角,已经是“老戏骨”的陈创,还是会焦虑到经常梦里都在拍戏,而且导演喊了开始之后他还会因为找不到镜头而惊醒。“隔三差五的就做梦,像高考前梦见忘带笔一样紧张,一方面是对角色感到压力,这个角色太重了。另一个也是对难得有机会演主角的珍惜。”当然,陈创说,这份“珍惜”并不是因为挑剔配角,而是主角对一个戏的“责任更重”。
影片的小演员,是剧组从宜春当地将近6000个孩子当中选出来的,虽不是专业演员,但表演中却多了几分淳朴和自然,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被深深打动。
片中五位小演员自我介绍陈创谈起这次和孩子们搭戏的表演经历,还是颇有感触,“都说不要和小孩和动物演戏,这次我算感受到了。”陈创回忆现场拍摄,小演员所有的反应都是“来真的”,反而让他一个受专业科班教育,攒了半辈子经验的老演员相形见绌,“他们全是真的,一点技术都没有,我们在这一碰撞,就要把技术去掉,反而是露怯的时候。”陈创回想首映当晚看着自己银幕上的表演,觉得满眼的“瑕疵”。而拍摄过程中,小演员主动要求他“打重一点”,非要真疼了才能真哭出来,让陈创也是也“既感动,又心疼”。
首映礼上,有观众在映后交流中表示,“这样的人文题材和视角很难得,更难的是导演把故事处理得很克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温润”。
电影海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4.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