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儿里的名胜古迹中,龙洞、东龙洞、西龙洞、赵八洞(俗称东龙洞)弄得大家眼花缭乱。龙洞,是济南地儿里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它原来属于历城,今属于历下,关于它,历来争议不大。可是,关于赵八洞、东龙洞、西龙洞之间名称演变的争议,历城的、章丘的朋友们争来争去,莫衷一是,“度娘”的解释也是人云亦云地瞎说。看看那些明清山东通志、济南府志、章丘县志、历城县志的记载吧,个中也夹杂着很多错误的记载。这更加导致了当代人的观念混乱。鄙人不揣浅陋,就此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终止争议。
1、先看看明清《章丘县志》的记载。
现存最早的《章丘县志》是明弘治《章丘县志》,这本书在嘉靖年间被宋秉中监刻,因藏于浙江天一阁而流传至今。这本书中,东龙洞、西龙洞和赵八洞是分别加以记述的,说明三者当时是并存的,其中,东龙洞“在县东南八十里,高广如厦,深不测,中有卧龙迹,傍一石,卓立如柱,呼为盘龙柱。石壁具神佛四十余躯,妙比天造,无琢刻之迹。”从这一描述看,当时的章丘人眼中的东龙洞,就是现在的赵八洞(龙藏洞)。不过,该书对当时的赵八洞有明确记载——“赵八洞在县东南七十里……传云有古樵夫赵八居此。”有网文说,赵八洞是因为清朝有个叫赵八的樵夫在洞中住过,这是作者在没看明代章丘县志的情况下,瞎猜的。
该书对西龙洞的记载是“在龙洞山,洞深邃,入数里许,有泉一脉,自上滴下,下有盆石盛之,四时不竭,遇旱取水祷雨辄应。傍石壁有龙形隐隐可见,洞因以名。”从地理位置上,这个“西龙洞”是现在位于历下区的“龙洞山龙洞”,而从内容上看,却是位于历城区港沟镇的“蟠龙山龙洞”。之所以模棱两可,可能是作者当时没实地考察所致,在当时,蟠龙山龙洞地属章丘,而龙洞山龙洞地属历城。
清代初年,康熙《章丘县志》基本上沿袭了弘治《章丘县志》的说法。尤其重要的是,该书中的章丘山水图中,标注了这三个洞(如下,“西龙洞”三字印的不是很清楚)
在康熙《章丘县志》对“西龙洞”的面目没搞清楚之时,康熙《济南府志》也犯了严重错误,在记述章丘“龙藏洞”时,说该洞位于章丘东南六十里的四暨山,山洞有两个,东面的叫东龙洞,西面的叫西龙洞。大约在同期,还有志书甚至将西龙洞混同于玉函山西佛峪。
好在到了清代中期,在道光《章丘县志》中,章丘人对“西龙洞”的认识终于厘清了,明确提出下西龙洞在“章丘西南六十里的西彩石庄西南”(1956年后划入历城区,今为历城区港沟镇),与西佛峪不是一回事。原文如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记载了四暨山有龙堂洞,说俗称之为“东龙洞”,但没有提及赵八洞。
2、再看明清《历城县志》的记载。
明清时期,历城境内称龙洞的只有龙洞山(又名锦屏山)的龙洞,而今天历城区的彩石、港沟一带属于章丘,但因为靠近历城,在地图上还是能找到的。大家看看这张崇祯《历城县志》山水图,就明白了:
看明白了吧?明代,历城人管蟠龙山龙洞叫“东龙洞”(而章丘人管它叫“西龙洞”)。这么叫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历城自己有个龙洞,而当时位于章丘西彩石庄附近的蟠龙山龙洞在方位上正好位于龙洞之东,所以,称之为“东龙洞”。
3、总结一下。
关于龙洞的纠结,实际上主要是地理区划造成的。明清时期,龙洞有三个:龙洞山龙洞、蟠龙山龙洞和四暨山龙洞,前者在历城境内,后两者在章丘境内。龙洞山龙洞一般被称为“龙洞”,蟠龙山龙洞则被历城人称之为“东龙洞”,被章丘人称之为“西龙洞”,四暨山龙洞被章丘人称之为“东龙洞”。
值得一提的是,将历史上的东龙洞称之为“赵八洞”,应该是当代人所为。如1990年《章丘县志》写道:“赵八洞原名龙堂洞,又名龙藏洞”。笔者近日在赵八洞现场看到,景区打得最响的名字是“龙藏洞”(名称最早见于康熙《济南府志》)。我推测,可能因为龙藏洞附近的村子叫赵八洞村,于是有人妄下结论,将这个最大且有造像的洞等同于“赵八洞”了。
至于明清时的赵八洞真正指现在的哪个洞?这需要章丘当代人好好去考察一番。有历史地图相参照,应该好办。网文说,龙藏洞附近还有吕祖洞、牛栏洞、梯子洞、狼窝洞、老虎洞、劈缝洞、廓落洞等不少山洞呢。
来源:梦回老济南(转载自老济南守望者)
举报/反馈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52万获赞 10.7万粉丝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