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此次获奖的两位学者为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开发了拍卖形式,例如无线电频率、捕鱼配额、机场降落位、碳排放额度,或特定地区的矿物数量。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现年72岁的米尔格罗姆(Milgrom)和现年83岁的威尔逊都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他们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6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以及奖章。
评审委员会认为,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都受益”。
拍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一些拍卖事件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历史的进程。拍卖在设定人们每天使用的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到如今,互联网帮助拍卖在变得更加普遍。
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拍卖问题。1961年,维克里(William Vivrey,1914-1996)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讨论了在单物品拍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拍卖形式。在威尔逊在上世纪60年-70年代的工作之前,对拍卖的研究集中于个人对待售商品或服务的私人或主观评估。
此次获奖的两位学者为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开发了拍卖形式,例如无线电频率、捕鱼配额、机场降落位、碳排放额度,或特定地区的矿物数量。
政府和纳税人希望通过出售这些公共商品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危险在于他们可能收益过多,并使得成功的竞拍者支付过多的费用,从而损害了相关服务(例如手机连接或航班)的交付。了解拍卖形式如何与复杂目标相匹配有助于避免此类结果。
评审委员会认为,威尔逊为拍卖具有共同价值的物品开发了一种理论。“威尔逊的理论展示了表理性的竞标者为什么会将竞标价格置于自己对共同价值的最佳估计以下:他们担心获胜者的‘诅咒’,即付出太多但最终出局”。
威尔逊的博士生米尔格罗姆通过展示私人价值和共同价值如何影响拍卖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框架,将拍卖理论应用于更现实的环境。
评审委员会认为,保罗·米尔格罗姆制定了更为笼统的拍卖理论,不仅允许共同价值,而且还允许因竞标者而异的私人价值。他分析了多种众所周知的拍卖形式的出价策略,表明当出价者在出价过程中了解彼此的估计价值时,这种格式将给卖方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该理论付诸实践,以更好地为电信和媒体公司分配无线电频谱。该机构以前使用许可证申请和随机形式分配频谱。通过使用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的旨在解决不确定的价值和“获胜者的诅咒”问题的拍卖形式,新的FCC频谱拍卖在此后20年中推动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此后,这种形式陆续被其他国家和地区采用,其不仅改善无线电频段的分配,而且还改善其他资产(如碳排放配额)的分配。
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52年来,外界对这一奖项的争议常甚于其他奖项。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也称,“这不是诺贝尔奖项”。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该行300周年庆典上为纪念诺贝尔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首次颁奖。
在52年的历史中,这一奖项曾经被记录为多个名称。目前,这一奖项通常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但遭到许多人反对。因为此奖项并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其实际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初期,诺贝尔家族的一位成员曾经提出,这个新奖项夸大了赋予民众的利益。在某些方面,这一奖项仍处尴尬境地。经济学家大多是提出问题和观点,而非拿出解决方案。
记者 袁源
责任编辑 白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