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峰
抗战剧中经常出现的“歪把子”机枪是日军鬼子为了实现班组通用供弹具(5发三八式弹夹)理念的先进武器,凝结了日本军工科技的,但实际上此款武器问题多多,连日军自己都嫌弃。“歪把子”机枪理论射速只有15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更是不到120发每分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班组通用供弹具造成的,就连标志性的“歪把子”也是为了妥协这个供弹具,当年八路军缴获日军武器,都瞧不上“歪把子”。
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为庞大的供弹具阻挡瞄准视线,枪托不得不向右弯,于是被叫做“歪把子”,这个设计其实就是设计师没上过战场,拍脑门决定的。由于枪管和枪托不在一条直线上,导致后坐力不稳定士兵很难控制精度,另外这款机枪的供弹具还是开放式的,可靠性极差,人机功效也极差,这恐怕应该是二战最差的轻机枪了。就连日本士兵自己都嫌弃,所以就给了伪军一些,我军又从伪军俘虏那缴获不少,虽然这款轻机枪不怎么样,但对于我军羸弱的火力来说聊胜于无。
大正十一式机枪供弹具细节
“歪把子”轻机枪性能极差,但却拥有响当当的名号,因为在各大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几乎都有出场,甚至在电视剧中成为了八路军的火力担当。“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左侧供弹具太大了,目的是增加通用性,但供弹结构复杂,容易进灰,故障率高。而且影响瞄准,导致这玩意的靶子得向右歪,整枪的重心也很不好。照门和准心只能设计在右侧。
八路军当年缴获的“歪把子”
日本研发“歪把子机枪”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见识到了机枪对步兵的恐怖杀伤力,为了弥补自身火力不足,日本在1908年开始研发本国机枪。但由于日本在研发轻机枪上经验不足,另外考虑到资源匮乏问题,因此在轻机枪的研发上走了歪路。为了节约资源,机枪设计采用了一种漏弹斗和压弹夹,使用与步枪手一样的5发弹匣重叠供弹,造成供弹具庞大挡住了士兵抵肩瞄准时的视线,于是设计师既要满足抵肩射击,又能让士兵舒适的正面瞄准,想当然的认为枪托向右弯就能解决问题,但士兵在实际射击时枪管与枪托不在一条直线上,歪把子机枪就诞生了。
本身日军的想法是轻机枪供弹具能和步枪的弹夹通用,以减轻后勤压力,这个理念不错,但当年全球的枪械科技还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设计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弹夹供弹式弹斗。结果歪把子打标准步枪弹时候容易抽断壳,所以后来又专门为它设计了减装弹,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