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张楠
全自动化码头正成为港口业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业4.0技术正引导着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的转型升级。伴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港口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设备维保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技术、港口电气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等传统专业紧跟港口的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港口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倡议。
对接智慧港口技术,制订全省专业标准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4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加快专业调整和转型步伐,加快教学条件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实训设备的投入,从课程内容更新、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改善和改革,培养适应港口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工匠”。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专家领导意见的基础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完成了山东省三年制高职港口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坚持实用性、规范性、针对性、前瞻性四大原则,对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材推荐、师资配备、实训室配备、教学建议、课程重要性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完成对培养目标、课程支撑、实训室配备标准、师资配备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最终完成了开发方案。人才方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自动化码头、智能理货、物联网、智能控制、E-shipping等新业务、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强调国际化、链条化、智能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获得更加高端的工作机会,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工业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还有港口绿色节能减排技术都是现在港口关注的技术热点,这些在咱们学院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专业标准中充分体现出来了,说明咱们专业跟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青岛港集装箱三期工程技术部固机副队长迟震昇评价。
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适应港航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需求,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真实工作场景再现,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港口装卸机械电控实训室、港口工业网络实训、港口物联网实训室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模拟仿真实训室等国内一流的实训室,充分体现了智慧港口最新技术,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仿真沙盘按照真实的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30的比例制作,通过自动化码头生产系统与实体模型之间软硬件联动,展现自动化码头真实作业场景。学生可以学习船舶模型、自动化岸桥、场桥、AGV设备、自动进出闸口等设备,学习自动化码头的整体布局、装卸工艺,学习装船、卸船、收箱、提箱等完整个生产作业流程。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学习自动化码头的各项业务操作,包括码头调度与控制、集装箱管理、闸口管理、EDI数据交换、装卸船计划、泊位计划、堆场计划、作业处理、堆场管理及作业监控、船舶配载、船舶监控、客户服务、商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
建成了全国首个码头远程实境实训室,融入互联网战略,搭建“空中课堂”。青岛港码头生产视频信号通过互联网引入课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学生实时掌握海区船舶分布和作业实况,学习整个码头作业流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体现了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特色引领,服务为先的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实体验港口作业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一致,学做交融,实现了“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 的职业教学愿景。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育人技术技能
港口形势的新变化也对担负人才培养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企业挂职锻炼、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国内外研修等方式,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全体专任教师深入知名港口和航运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教师以员企业工的身份,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操作流程,参与港口重大项目流程再造与革新等,纳入港口企业管理考核,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智慧港口先进技术和工艺,培养“双师”素质和“工匠精神”。实施了卓越工程、港湾学者等培养工程,选派优秀教师到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深造和学习,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理论。为适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派教师到新加坡进行英语强化训练。
“过去搞科研感觉很难落地,现在和港里的技术人员结成技术创新团队,开展的技术研发项目非常有针对性,而且开发出来以后比较容易实现技术的落地应用。”港口电气技术专业带头人季付涛介绍。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专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建的技术创新团队在过去两年里一共完成了6项技术研发和改造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世界一流海洋强港和智慧港口建设与运营,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依托山东港航职教联盟、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远洋大亚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完成市级、省级、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围绕提升港航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修订、技术服务、教师研修锻炼、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工作。实现了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实训条件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培养质量共同管理、企校文化相互融通、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并形成了“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学分分段化、技能实战化、育人一体化”人才培养特色。
“我们在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开展的自动化码头改造项目,技术骨干大部分都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和港湾学院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自动化码头调试工程师。”天津川丰电气有限公司山东自动化码头项目部经理胡燕飞介绍。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创新技术高地
专业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聚焦经略海洋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学校围绕山东港口集团“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战略部署,与山东港口青岛港联合成立“港口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建了港口经济与航运物流研究所、智能港口技术研究所。对接港口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研究陆海联动、江河海互动、港产城融合等港口发展问题,为港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形成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发展部牵头、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地方政府支持的企业主导型“校企地协同创新”模式,有力支持了港口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国家技能标准》,成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首个交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这句话揭示了当今行业发展的真谛,对于专业性极强的院校,同样适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社会生产顶层设计的工作,意味着行业内对于其发展实力与对行业趋势把握能力的肯定,用标准把握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了专业影响力。
文化育人,文化铸魂
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的根本,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将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在融入山东港口青岛港企业文化,铸就爱岗敬业的精神。让老员工讲港口的发展史,通过回顾青岛港的发展历程,懂得珍惜,努力传承,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振超效率”和“孙波效率”冠军团队的成员讲述创造世界纪录的过程,激发学生争创一流,顽强拼搏的动力。开办文化培育论坛,邀请理货、港口、海关、船公司等专家每月开展一次论坛讲座,不断内化文化理念。“连钢创新工作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果实。每年的双选会上都会上演人才抢夺大战,“港”字头的学生供不应求,实现了对口就业、稳定就业、优质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超98%。全国各大港口和航运企业都有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成才。
岁月的长河滔滔不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争朝夕的青岛港湾人,前行的脚步匆匆而坚定。只有自我加压,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百舸争流中永立潮头。“港”字头的“老专业”紧跟时代发展,为港口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56万获赞 227.5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