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初期的西洋医学,遗留下这些遗产的踪迹。如圣加伦修道院的《Vade mecum(医学的指导手册)》所示,在文章的各个角落以及译文当中,即便表现方式生硬笨拙,言及权威人士之际,以及处置方面的医学解说,这些部分都看出希腊医学的影响力。对于古希腊罗马的憧憬,加上(纵使已经被彻底扭曲了)印象深刻的古籍,才能遗留下痕迹。
在憧憬与追忆之下,希腊学问未来的“承袭态势”几乎已在西方拉丁世界奠定下基础。不过要提醒大家,虽然加洛琳王朝在欧洲中心被视为正统,但在其他地区却未必如此。南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因其地理面及历史面的关系,除了说拉丁语的基督教徒,另有犹太教徒以及说希腊语以希腊文化为根基的人,属于众多社群错杂,多元文化这一概念的发源地。
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存续,当时以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属于希腊语文化圈的罗马帝国,庇护学者,守护着希波克拉底及盖伦这些古希腊医学家的遗产,包含特拉勒斯的亚历山大(约525-605年左右,希腊的医师)以及特欧菲尔·普罗多斯帕达里欧斯(610-641年)在内的拜占庭帝国医学家,让这些遗产的内容更加充实,并且进一步发展。
在伊斯兰文化出现之前,新兴伊斯兰教徒们饱学阿拉伯学问(尤其是天文学及医学),当伊斯兰教于7世纪诞生后,开始进出近东及中东,与拜占庭帝国有所交流。于是乎,阿拉伯的学者接触到希腊学问,并在翻译成阿拉伯语后将希腊学问据为己有,融会贯通于自身的知识当中。因为这些知识的融合,让阿拉伯人成为“吸收”希腊学问的先驱。
位于格拉纳达的阿拉伯医院复原图 在这种趋势盛行的同时,还兴起了另一股潮流,跨越红海朝西方而来。伊斯兰教徒们逐渐进出北非,横渡地中海,将领土拓展到西欧南方,也就是南意大利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这股潮流大约从1世纪左右持续到7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为止。征服过程长年累月,在法国于732年,查理·马特(686-741年,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打赢了图尔战役后,才让这场征服画上休止符。另外在西班牙由“基督教徒”掀起的收复失地运动,直到1492年攻陷格拉纳达为止,持续长达数世纪的时间。
希腊、阿拉伯学问在这些东西洋各地萌芽,以阿拉伯语记载下来。另外,在安达鲁斯(指在穆斯林世界的历史中,受伊斯兰势力统治下,以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为主的伊比利亚半岛一带)的哥多华,有位名叫宰赫拉威的医师兼药剂师,于1010年左右去世。在1000年时,他著作了30卷的内科学、外科学百科辞典巨作《医学的方法》,最终卷为外科学。后来翻译成拉丁语后,成为西洋中世纪的第一本外科学总论。在《医学的方法》中,可见阿拉伯外科医生的处置能力相当扎实。宰赫拉威描写了各种手术,诸如烧灼术、涂抹腐蚀剂后组织的破坏与其效果(止血、去除肿瘤等等)、脓疡及肿瘤的切开术、穿刺、眼睛手术、结石摘除、疝气手术、产科学、伤口治疗(尤其是在战争中受伤)、切断术、骨折后的恢复等等。他结合了中世纪伊斯兰与希腊的外科教育,也是他将外科手术中必备的解剖学重要性流传于世。
虽然在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冲突此起彼落,但也会产生交流。从11至12世纪左右开始,在欧洲的西南部,使用拉丁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的知识分子便会相互交流,讨论过程中,透过希腊、阿拉伯语的学术书翻译成拉丁语的模式来实现。
其次,在希腊学问的传达方面,起始于西方的拉丁世界。依照不同的场所和状况,会采取不同的模式,若依照地理面的观点来看,通常以南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地区为中心。为了化繁为简,先针对罗马帝国瓦解后,曾为西哥德王国首都,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的中心都市托利多说起。
托利多同时存在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莫扎拉布(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徒),属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荣兴盛。基督教徒于1085年收复托利多后,居住在托利多的众多知识分子,才开始得以自由阅览收藏于图书馆内的希腊、阿拉伯科学书籍。
出身于伦巴第大区克雷莫纳的意大利人杰拉德,便是其中之一。1187年去世的杰拉德曾为托利多主教座堂的主教座堂参事会员,身为翻译组的主导人物,将阿拉伯语的哲学、天文学、数学、炼金术、医学(多数为盖伦的著作)等大量学术书籍翻译成拉丁语。
在杰拉德翻译成拉丁语的学术书籍当中,成为横跨数世纪医疗相关人员必读之书,就是伊本·西那的《医学典范》。直到17世纪末正式出版为止,一再被人抄录。作者伊本·西那为伊朗人,出生于980年,1037年去世。《医学典范》的参考文献包含希波克拉底、亚里斯多德、盖伦、迪奥斯科里德斯等人的著作,将希腊、阿拉伯的医学知识系统化,使当时的医学合理化的百科全书。加上一般医学理论的相关资讯,内容囊括了单味药一览表(760种)与处方集,调和药大全也包含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