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努力却被同事排挤,很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字。
三个月前,发小老赵进入某工厂打工。由于人老实,没啥坏心眼,和同事相处不错。但没到两个月,老王就找我诉苦:“我也没得罪他们呀,怎么就合伙排挤我了?”
我问:“怎么回事?”
“谁知道呀!现在他们对我爱答不理的,还有人使坏坑我。”
“他们跟你说过什么没有?”
“没呀。倒是有人跟我提过,干活没必要那么拼命。我心想自己干自己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呀!”
原来,老王能吃苦,经常主动加班加点。他们工厂实行“固定工资+计件工资”制度。其他同事一般一个月挣4500左右,老王一个月能挣6000多。老王这么做,有点破坏规矩的意思。
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老王,老王不以为然。
没过多久,老王给我打电话:“我辞职了,待不下去了。老板多次拿我当榜样,批评其他同事干活不积极。最可气的是,老板上月末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为由,降低了提成。同事们恨死我了。”
老王这样的经历,在职场中还是挺常见的。有些人工作认真努力,收入和付出却严重不成正比,有时甚至害人害己,是因为他们不懂一个概念——内卷化效应。
内卷化,又叫“过密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这一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后被著名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引入,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特指“没有发展的增长”。
近几年,内卷一词在某网站发扬光大,用于代指职场中此种现象:某些人过于强调个人努力与奋斗,甚至不惜以牺牲自身合法权益为代价来进行恶性竞争。
举个例子。我一大学同学,在某小互联网公司任职,每月收入2万左右。前些日子,他就要不要跳槽征求我意见。我很诧异,他小日子应该挺滋润,收入不少,加班不多。
同学无奈地回道:“那是以前。去年部门招了个新人,跟我干差不多的活,给13000就挺知足。今年就更夸张了,进来一个三流学校毕业的,给10000都干,还不要加班费。我再不走,估计也离被开不远了。”
这就是职场中的内卷化效应。
二、不懂内卷化效应,最终害人害己。
对于个人来讲,职场内卷化一定伴随着恶性竞争。职场恶性竞争,通常有以下3个危害。
1、个人利益受损
博弈论中有一个关于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案例:囚徒困境。
大意是,两个共谋罪犯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他们有两个选择:揭发对方或者保持沉默。这就造成3种情况:
①互相揭发,两人都坐牢8年。
②都保持沉默。证据不足,两人坐牢1年.
③一人揭发,一人沉默。坦白者有功,不坐牢;沉默者,坐牢10年。
由于信任问题,两人都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保持沉默。这个模型,通常用来说明保持合作的困难性。
这个模型也适用于职场竞争。在一个公司里,当每个员工都希望通过加班来获得升职加薪时,其实还不如都选择不加班。
2、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近些年,年轻人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猝死的新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听一个医生朋友说,很多30出头的年轻人就患上了以前所谓的“老年病”,比如三高、脑梗等等。
我自己曾经在某公司做销售,经常工作到9点以后。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头疼得厉害,却怎么也睡不着觉。而且,稍微一活动,心跳就到120.后来,我担心自己猝死在工作上,虽然收入不错,还是辞职了。
经常加班的人,工作压力大,休息严重不足。长此以往,身心疲惫,健康不出问题才怪。
3、缺乏生活幸福感
我认识不少女孩子,30来岁,别说结婚,连男朋友都没有。她们都很优秀,也不是不想谈恋爱,就是因为没时间。
比如我一表妹,今年29,小姨愁的不行,还让我帮忙做工作。我有次和表妹聊到这个问题,她直接怼我:“哥,你以为我不想啊!我一周休息一天,晚上9点前几乎没下过班。你愿意跟我这样的人谈恋爱吗?”我只能沉默以对。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对高晓松本人无感,却很认同他这话。当一个人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连兴趣爱好都成为奢侈品时,哪还有生活幸福感可言呢?
三、学会这4个方法,远离职场恶性竞争,。
造成职场内卷的原因,有公司层面的,也有个人层面的。
公司层面,比如公司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新增盈利点;管理者水平低下,无法有效评估员工表现,只能通过加班等形式来衡量下属;再比如,公司领导居心叵测,无底线剥削员工为自己谋利,公然鼓吹“996”“007”和“715”等等。
个人层面,比如职场认知不足,以为努力就是一切;再比如,价值一元化,盲目攀比消费;再比如,职场竞争力不足,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卷等等。
针对以上原因,剑心提供4点建议。
1、联合起来,抵制内卷。
在某些国家,我们会经常看到员工罢工的新闻。究其原因,一是工会撑腰,二是员工心齐。因为文化原因,我们都比较内敛,有时甚至不好意思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其实完全不必如此。虽然我们没有工会撑腰(有工会也大多形同虚设),但我们有劳动法呀。对于公司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我们要敢于揭发。
另外,抵制不当竞争的同事,有时也是必要的。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个发小,我其实觉得他不怎么冤。
2、节制欲望,尊重多元价值观。
我曾经多次建议年轻人,尽量去大城市工作。现在看来,这个建议可能有点草率。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一心想去老家四线小城当个公务员。我们当时还笑话人家:“好歹咱也是国家重点大学,你咋那么没出息呢?”
毕业几年后,当我们还在大城市为首付苦苦打拼时,人家已经有房有车有孩了。最“可气”的是,人家还有大把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没事写写字、下下棋。小日子好不滋润!
对于成功,很多人的定义就是再大城市“住豪宅、开豪车”。这种定义未免过于狭隘了。一元化的价值观,最终只是带来盲目的攀比。
康德终生未曾离开过他居住的小镇,也没妨碍他成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只要你喜欢,管他别人怎么看。
3、提升自己,打造多种收入来源。
商业中有商业模式一说,其实个人也有商业模式。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出,个人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
①一份时间只出售一次,例如绝大多数的上班族。
②一份时间重复出售,例如作家。
③购买别人的时间出售出去,公司老板、投资者等等。
为什么很多人工作那么拼命?因为他的个人商业模式属于第一类。一旦没了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而拥有第二类、第三类商业模式的人,即使不工作,躺在家里睡大觉,也会有源源不断的钱进口袋。
因此,即使你现在没能力当老板,无资可投,也要发展一门副业。而这个副业,最好可以让你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能重复销售你的一份时间。
4、更换赛道,选择门槛较高的职业。
我身边有不少人,在30岁后选择上岸,考上了公务员。收入虽然下降了,但幸福指数却直线上升。
公务员这个职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还是最稳定的职业。最重要的是,公务员的收入并不低,在任何地区,都能达到当地中等以上的水平。
这其实也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
门槛高的职业有两种:一种是进入门槛高,但一旦进门就旱涝保收,比如公务员。
另外一种,进入门槛看似不高,但做到顶尖需要很高的门槛,即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比如高精尖技术行业。这一种职业,一旦做到顶尖,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我并没有否定努力和奋斗的意义,毕竟,奋斗和努力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我提倡更聪明的努力和奋斗,反对害人伤己的恶性竞争。
以上是我对职场内卷的看法,愿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远离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