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钟雨恒 摄影 陈羽啸
在陈龙灿的客厅里,竖着一面四层高的书柜,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不同时期的奖杯和奖牌。他随手指向其中一个,只需稍作回忆,往事便清晰了起来。他几乎可以准确地说出从年少到成名,每一场关键比赛里,每一局的比分。在陈龙灿看来,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就是每打出一颗好球,便值得永生回味。
陈龙灿的奖杯一隅
32年前,他和韦晴光搭档为中国夺得第一枚乒乓球奥运金牌,这成就了外界眼中,他职业生涯最闪耀的时刻。事实上面对镜头,再聊起1988年的汉城一战,陈龙灿显得尤为平静。对他而言,这些年在脑海里闪现最多的画面,最难忘的一颗球,并不是发生在那场奥运比赛里。
决胜时刻
赢了老瓦“生死一分”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男子乒乓球的一个鼎盛时期,那几年,中国乒坛涌现了不少后起之秀,擅长直板快攻打法的陈龙灿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1985年哥德堡,在这座瑞典西海岸著名的港口城市,年仅20岁的陈龙灿迎来了生涯第一届世乒赛。决赛对阵东道主,陈龙灿要率先面对的便是中国球迷极其熟悉的名将“老瓦”——瓦尔德内尔。“第一局,我赢得还比较轻松,21:11。第二局,是输的也比较轻松,11:21”,陈龙灿回忆道,到了关键决胜局,双方的比分咬得十分焦灼,“一直到中间我才把比分拉开,打到了20:15”。
只差一分,陈龙灿便可以拿下这场比赛,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瓦尔德内尔紧接着连追了4分。
这并不是陈龙灿和老瓦的首次交手,后者也曾输给过陈龙灿。但对于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乒赛的他来说,这1分犹如千斤重。“当时我很清楚,如果我拿不下这一分,以后队里很可能就没有我的位置了”。
1985年,瑞典哥德堡世乒赛上,陈龙灿随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
最后时刻,紧张的气氛来到了顶点。双方对峙了几个回合,陈龙灿才从瓦尔德内尔手里抢下了这决定命运的“生死一分”,赢得胜利,并帮助中国队在决赛中5:0大获全胜,卫冕世乒赛团体金牌。而这一分球,在随后35年的时间里,反复在他的脑海中回放。也就是这一分球,才正式奠定了他在国家队的主力位置。
从那以后,陈龙灿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崭新的高度。1986年,他夺得第7届世界杯乒乓球男单冠军;1987年,在第39届世乒赛上,他搭档韦晴光又斩获男子双打冠军。
1986年世界杯,陈龙灿夺得乒乓球男单金牌
1987年,陈龙灿(右)/韦晴光在第39届世乒赛上夺得男双冠军
搭档韦晴光
夺中国乒乓奥运首金
采访间隙,陈龙灿翻出了一些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旧日的影像里,乒坛前,他和韦晴光一左一右,乒乓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有媒体如此评论这对组合,“一个负责近台,一个负责中远台,这种结合在进攻和防守的节奏上变化丰富,开创了亚洲对付欧洲的一条新路。”
1988年奥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刚刚夺得世乒赛男双冠军的陈龙灿和韦晴光背负着争金的希望出战汉城。他们在小组赛中7战全胜强势晋级淘汰赛阶段,并在半决赛中力压东道主组合刘南奎/安宰亨。决赛中他们要面对的是一年前世乒赛决赛的“老对手”、来自南斯拉夫的普里莫拉茨/卢布莱斯库。
1988年汉城奥运会,陈龙灿(左)/韦晴光组合摘得乒乓球男双金牌
时隔一年再度在决赛中相逢,双方实力其实在伯仲之间。陈龙灿回忆道:“我们第一局12-18落后,慢慢追到20平,最后还是输掉了第一局。”第二局,陈龙灿和韦晴光迅速调整了战术,打了普里莫拉茨/卢布莱斯库一个措手不及,很快以21:8的悬殊比分胜出,将大比分扳平。决胜局,陈龙灿和韦晴光越打越顺,以21:9干净利落拿下比赛,逆转夺得金牌。
这不仅是中国乒乓球的首枚奥运金牌,也是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仅有的5枚金牌之一,意义非凡。夺冠当晚。两人几乎一夜未眠,“隔一会儿就把金牌拿出来摸一下,我和韦晴光就这样聊了一晚上”。
从教练到教授
为家乡培养后继人才
2001年,在日本打了10年球的陈龙灿回到了成都。作为四川乒坛的代表性人物,他想为家乡的乒乓球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006年,陈龙灿在四川男队做了一年主教练。“这一年成绩还算不错,王建军闯入了全国锦标赛男单决赛。超级联赛我们也保级成功了”,说到这里,陈龙灿的语气里还是透露出了一丝遗憾,因为在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川队没能再收获一枚男单的全国金牌。“其实那年王建军是很有希望拿冠军的,7个赛点在手里,但最终还是没能把握住”。
2010年,陈龙灿被西华大学聘为副教授,主教乒乓球专业及普修课程,同时他还兼任西华大学乒乓球队的总教练,负责相关训练和比赛工作。这些年里,陈龙灿培养出来的弟子,一共拿到了4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乒乓球金牌。
迈入人生的第55个年头,陈龙灿的生活依然过得充实而简单,教学工作之余,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推广乒乓球的公益活动上。“退休生活?还没想过,但这辈子是肯定离不开乒乓球了”,说这话时,一直严肃的陈龙灿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