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
东西塔是泉州的重要地标
泉州人爱说:
站如东西塔,躺似洛阳桥
说的是做人要像东西塔、洛阳桥一样
堂堂正正,不屈不挠
耸立近千年的东西塔
已经演化为泉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图腾
东西塔下,刺桐花开(陈世哲/摄)
泉州开元寺寺院前部东、西矗立的镇国塔、仁寿塔,泉州人习惯称为东塔、西塔。
东塔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西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均为木塔。东塔于1238-1250年(南宋)、西塔于1228-1236年(南宋)改建成如今的五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塔,这是中国最大的仿木楼阁式结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塔高48米,西塔45 米,两塔结构均为塔心柱式,塔身各面浮雕佛教主题造像2方,每塔计有80方。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塔身雕刻中,呈现了宋元时期因多种族人群聚集和开放包容文化氛围而形成的多种宗教艺术发达和繁荣的景象。
历代东西塔珍贵影像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可以看到当时东塔塔刹略有倾斜,后修复
清末民初,塔刹还未修复时的东塔
1899年的东西塔
清末的泉州古城,从城外的东岳山附近就可以看见高耸的东西塔
1946年的东西塔(史其敏 黄百宁/摄)
上世纪60年代的东西塔(李龙抛/摄)
上世纪70年代的东西塔(杨湘贤/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挂满彩灯的东西塔夜景(陈世哲/摄)
如今的东西塔(王柏峰/摄)
举世罕见的建筑杰作
东西塔抗震性极强,为举世罕见的杰作,其石作梁柱、斗栱均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演变史中弥足珍贵的年代标尺。
据学者王寒枫在他的《泉州东西塔》中介绍, 1977年和1986年,相关部门曾对东西塔进行过两次地层勘查,发现双塔外围地质浅层结构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为人工填土,第二层为黏土,第三层为亚黏土,第四层为风化壳。离地面20米以下为花岗石基岩。东西塔的荷载稳定性极为可靠。
黄永玉手绘的他所理解的东西塔建造示意图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在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八年》中,称东西塔为“在全世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雄美大石塔,宝贵至极”,并讲述了他理解的东西塔的建造过程:“盖塔之前为了打基础,挖了几万土方,弄成两口二三十米深的大坑,坑底一层层用花岗岩垒到地面。……推开两座大山,露出高插云际的东西塔,运走的泥土变成从北到南五里长的涂山街。”
震撼世界的雕刻
1989年,杨湘贤手持相机,在搭起的架子上拍摄东西塔雕刻,左一戴帽者是王寒枫。在《泉州东西塔》一书中,王寒枫认为东西塔的周长约等于塔身高度,这是一种最为美观和谐的比例。
家住泉州城南的杨湘贤,曾在新华社福建分社从事过12年的记者工作,是泉州最早的专职摄影记者,也是第一届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89年,经市宗教局向省宗教局申请,获准对东西塔进行全面拍摄,杨湘贤历时一年才完成全部拍摄工作。
杨湘贤说,当年为了拍摄东西塔雕刻,首先要准备移动架、安全绳等设备,然后根据气候变化,选择光线良好的时间才会上塔拍摄。每当他整理双塔这200多幅图雕时,无不为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造型和精美的刻工所感动。
东塔和西塔的塔刹,杨湘贤回忆说,当年拍摄这两张照片时,距离地面40多米,虽然系了安全绳,但感觉还是很危险(杨湘贤/摄)
杨湘贤回忆说,双塔一共有160座人物浮雕,除了菩萨、罗汉、护法神将和神话人物外,有许多是我国和来自西域的高僧。为了详尽整理东西塔雕刻,他查阅大量佛学著作,访问名山大川的佛寺雕刻,又花了近十年才整理成《泉州东西塔雕刻》一书。
东塔二层南侧的高僧拾得(左)与寒山,笑容可掬,二人并称“和合二圣”,其中寒山的诗对西方文学影响深远(杨湘贤/摄)
在杨湘贤印象中,东西塔虽然历来吸引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观瞻,但见诸文献较少,直到上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埃克和法国学者戴密微来到泉州,在捐地建寺的黄守恭的后人黄奕住资助下,埃克爬上16个脚手架拍摄双塔雕刻,1935年《刺桐双塔》出版,双塔雕刻名闻西方。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女学者中野美代子与猴行者合影(陈世哲/摄)
泉州摄影家陈世哲从小在西街长大,家就在东西塔对面,他回忆说,小时候,窗外就是东西塔,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可以说就是在东西塔下长大的孩子,那些远涉重洋的泉州人,他们眷恋不仅有乡亲,还有这对魂牵梦萦的东西塔。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泉州市旅游局工作,带着日本女学者中野美代子,来到西塔四层考察猴行者造像, 后来中野美代子写下《〈西游记〉的秘密》一书,认为孙悟空“生”在泉州,引发多方热议。
爱塔护塔的泉州人
岁月如刀,东西塔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过多次严峻考验,东西塔上有多处重修记事,这是西塔塔刹上的覆钵上记载的明代万历庚戌年地震后,寺僧募缘修西塔的记事(杨湘贤/摄)
东塔一层内的1929年维修记事碑(魏怀阳/摄)
2016年,镇国塔、仁寿塔防渗漏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双塔迎来一次修缮。这是穿上“防护衣”的东塔(陈起拓/摄)
东西塔历史上历经多次修缮,据《泉州东西塔》记载,从1926年到1927年就有3次维修记录,多位僧众和社会热心人士人募资。如今东塔一层内还有一块碑文,讲述1929年,当时东塔“塔尖铁链八断其七,势几坠”,紫云黄氏后人、著名侨商黄奕住出资,在社会名流帮助下修缮东塔。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原主任黄真真说,黄守恭后人历来关注开元寺的发展,历史上多次资助修建开元寺和东西塔,黄奕住的做法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从小在西街长大的庄劲松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东西塔进行过整体清洁,工人们还买来大批白萝卜, 用白萝卜擦洗花岗岩表面,不会伤害表面,十分环保。
黄真真说,东西塔上还是鸟儿们的栖身之所,以前夜晚常可以看到鸟儿们飞出来,啄食白蚁飞虫,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生态平衡。
同样在西街附近长大的杨茂盛介绍说,小时候听祖母讲东西塔的故事,传说塔基是铸生铁做基础的,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古人总结了之前木塔、砖塔毁损的经验,从塔基、塔芯至塔刹都是采用铸铁,连接直到塔顶的七宝铜箶芦,成为一整根导体,形成一个可靠的千年避雷器,不只是保护自身的安全,还为周围几百米范围提供护佑,免遭雷击。
余新河老师(前排左六)与当年的学生们在塔下合影(蔡其呈/供图)
泉州收藏家蔡其呈回忆说,泉州人历来就对东西塔充满了感情,当年他在泉州一中读书时,班主任余新河任初中和高中两个班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们参加业余劳动,加上收废品的钱,捐出80个小铜钟给开元寺。当时师生们还帮忙,和开元寺工作人员一起搭着竹梯,把小铜钟挂在了每层的角脊下。
双塔上的小铜钟,下面写有“一九七九年”的字样(杨茂盛/摄)
蔡其呈拍摄的东西塔与刺桐花交相辉映的照片,这张照片曾被印在开元寺的门票上。以前东西塔附近有许多刺桐树,泉州市花刺桐花在东西塔下开成一片火红花浪,组成名副其实的“刺桐双塔”(蔡其呈/摄)
最具代表性的泉州符号
泉州十景之一的“紫云双塔”(蔡其呈/供图)
作为泉州十景之一的“紫云双塔”,还有泉州八景之一的“双塔凌空”,东西塔历来就深受泉州人的喜爱,各种工艺品、摄影照片、商品包装,以及如今的文创产品上,都可以看到双塔的身影。
2013年,出生于泉州的知名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破创作了八折屏风火药画《故乡》,画中的主题就是东西塔,可见在他心中,东西塔是故乡的重要标志
黄永玉笔下的东西塔
著名画家李硕卿笔下的东西塔
东西塔还多次出现在国内外的邮票上,这是1994年发行的《中国古塔》邮票,这4张分别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杭州开化寺六和塔、开封祐国寺塔。这是开元寺东西塔首登“国家名片”
居住在开元寺对面象峰巷的陈天恩老人,根据《泉州东西塔》的数据,按1比100的比例手工打造树脂东西塔模型,远近闻名
泉州工艺名家吕照明创作的东西塔刻纸作品
1975年泉州的运动徽章上,运动健儿在双塔下跑过
用菩提树叶制作的双塔书签,是上世纪80年代畅销一时的文创产品(辜劲拓/摄)
2014年泉州元宵灯会上的双塔花灯
诗人余光中说: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东西塔留下太多的故事,倾注了太多人的情感,只有沉下心来,静静品味,才能发现这一世界建筑奇观的动人之处。
东西塔下的“放心石”(王柏峰/摄)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泉州开元寺事务管理处、释法一、释明辉、杨湘贤、陈世哲、黄真真、蔡其呈、杨茂盛、庄劲松、林孙民、魏怀阳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继《巷遇》《泉州中山路》之后,
泉州文旅集团、泉州网再度联合推出
《泉州西街》系列报道
让我们走进西街,
一起发现其中令人痴绝的
传统之韵、兼容之美!
来源:泉州网
举报/反馈

中国日报网

1561万获赞 315.9万粉丝
全天候传播权威国际、国内资讯
中国日报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