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旅游业陷入停滞。被誉为度假天堂的巴厘岛更是反差明显。印尼疫情严峻,原本既定于9月11日重新开放国际旅游的计划,已被官方正式取消。巴厘省省长韦扬·考斯特(Wayan Koster)还在8月底表示外国旅客今年都不能登岛旅游。
旅游业是巴厘岛的支柱,行业收益占当地财政收入的60%,无数岛民依赖旅游产业为生。那么,面对如此坎坷的局面,岛民们如何自救存生?
不得已的“回归”:养殖海藻
珀尼达岛、蓝梦岛,金银岛是巴黎岛东南沿海三个阳光普照的岛屿,悬崖和海岸线组成了迷人的景致,吸引人们前来观光休闲和潜水探险。
珀尼达岛美景 资料图在成为全球知名度假胜地前,该地区的主要产业是海藻养殖。
1980年代开始,岛上最主要的产业是养殖海藻,但旅游业发展后,海藻事业逐渐淡出人们视线Ian Neubauer/Al Jazeera 图“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岛上,看到到处都是绿色斑块,闻到的都是海藻的味道”,巴都卡蓝梦温泉度假酒店的副经理瓦雷里·塞尼克(Valery Senyk)在最近接受半岛新闻网的采访时回忆往事,“到了2016年,海藻农场仅存于蓝梦岛和金银岛中间的海峡之间,到2019年就都没有了”。印尼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海藻养殖业之所以停滞发展是因巴厘岛旅游业蓬勃密切相关。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700万人激增至2019年的1600万人。2005年,随着岛上第一家豪华酒店巴都卡蓝梦温泉度假酒店的开幕,当地的地价每年都以20%的比例上涨。过去十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和数百名澳大利亚冲浪者为当地带来人气和财富。相比水产养殖,岛民们更乐于投身于相对轻松、收入更为稳定的旅游业的工作。
然而,新冠病毒大爆发后,印尼约有1300万旅游业者失业,因此当地海藻养殖再次流行。用塞尼克的话说,病毒以来,人们就“打”回原样。
新冠病毒爆发后,人们又开始养殖海藻Ian Neubauer/Al Jazeera图半岛新闻网采访了多位岛民,试图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卡森巴(Kasumba)是巴图卡朗的采购员,但如今她和其他岛民一样,每天在海里和海藻打起交道,帮忙养殖、收割和拖运工作。她的祖母是一位海藻养殖户,但她大学念了会计,对海藻的事一窍不通。卡森巴说:“这确实很辛苦,但我很幸运,现在没有其他工作了。没有它,我可能没有钱吃饭”,她和一起劳动的伙伴,5人一起每个月大约收入200至300美元。
为了养殖海藻,岛民有时举家出动Ian Neubauer/Al Jazeera图她的邻居卡德克(Kadek)也坦言养殖海藻比他以前在度假酒店担任预订文员的收入要少得多。他说:“以前我每月赚200美元,周末还能与朋友聚会,现在,我必须每天上班,才能每月赚50美元。三月开始,我就没有喝过啤酒”。以前在景点售卖T恤的商贩阿里(Ari)也在养海藻,她说“上个月,一公斤干海藻可以拿到13,000印尼盾(88美分)。这个月只拿到10,000印尼盾(68美分)”,中间商将降价的原因归结于岛民民之间的“过度竞争”和与疫情之下的“出口问题”。然而,根据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和渔业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该国渔业产品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海藻被列为四大商品之一。
巴厘岛的海藻Ian Neubauer/Al Jazeera图印尼海藻养殖中心南苏拉威西省的一个卡拉胶工厂的老板Djusdil Akrim认为问题在于该行业不受监管。他觉得政府从未考虑过进行工业种植,所以试图生存的小农户只能自己干。他说;“菲律宾海藻养殖者成立了工会,并与中国买家进行议价。在韩国,他们已经将海藻养殖场变成了旅游胜地。可是,即使在苏拉威西岛有20万海藻养殖者的地方,企业与政府之间也没有合作。”
岛民期待旅业复苏Ian Neubauer/Al Jazeera图同时,半岛新闻网的报道还提及更核心的问题,即岛民是否有持续养殖,重回农耕的意愿。事实是,受访的几位岛民都一致希望尽快回到原来的岗位。卡德克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每个人都将重新回到旅游业,因为它更有利可图……只有老年人会继续在这里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技能”。
努力和忧愁:手工匠人在线卖货
巴厘岛各景点和度假村停止营业后,相关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也没有了销路,这些行业的小业主们怎么办?
线上营销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但收效如何还要看店主自己的态度和能力。
梅德·阿里阿尼(Made Ariani)完全不懂互联网技术。过去的15年里,她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苏卡瓦提艺术市场(Sukawati Art Market),主要销售木箱和纪念品,她的货品大多都卖给库塔和登巴萨等知名旅游景区的纪念品商店。
苏卡瓦提艺术市场 pinterest图疫情暴发前,商店的一笔订单有时会多达500种商品,如今商店纷纷关门。她的女儿因为工作太忙没空帮她开展线上销售,她的儿子年纪还小也帮不上忙。现在她只能依靠市场里的少数顾客来做几笔小买卖。
37岁瓦杨·塞迪特(Wayan Cedit)以制作木制品为生,他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我没有wifi”。
瓦杨·塞迪特Amilia Rosa图他对线上卖货不感兴趣,因为“我们出售手工制品,没法做出两件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如果客户拿到了和图片不同的产品,他们可能感到失望,想退钱,这件事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他说,“(在线销售)太难了。这不像与真人打交道,客户可以亲眼看到产品”。疫情之前,塞迪特每月的总收入能有7000万至1亿印尼盾(约4715.39~6736.27美元),他的工作坊最多时候每月可以雇用15名自由职业者,但最近几个月来什么订单都没有做,手下的自由职工变成了农民。
根据亚洲新闻台的报道,在巴厘岛注册的68,000家中小企业中,只有少数拥有社交媒体帐号。巴厘岛中小型企业合作社社长瓦杨·玛迪阿那(Wayan Mardiana)表示,“(有账号的)百分比很小。”
巴厘岛政府在网约车公司GoJek和Grab的帮助下,对许多出售食品和饮料的中小企业进行了网络业务培训,但该福利暂时并未惠及当地中小型手工艺类经营团队。
玛迪阿那认为这些商户的目标客群是外国游客,不是巴厘岛当地人,“很多工匠对社交媒体不熟悉,得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正试图提出一个培训计划,以便他们推广线上业务”。
不过,也有相关从业者觉得一些工匠们说的“技术挑战”只是借口。
32岁的瓦杨·格德·曼坎尼加拉(Wayne Gede Mancanegara)经营着甘尼萨艺术廊(Ganesha Art Gallery),他觉得一些人之所以声称远离社交媒体是因为不想复制自己的作品,还有人以网络信号差为理由,但本质上只是不想学习新事物。
瓦杨·格德·曼坎尼加 Nivell Rayda 图他在乌布小镇附近科迪桑(Kedisan)村有一家工作坊,该团队是也目前为数不多仍接到木制品订单和佣金的地方,他们产品丰富多元,有时尚和现代的设计,还有传统的巴厘岛木雕特色。他们的作品已经引起了政界名流的关注,还接到了来自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订单。
瓦杨·格德·曼坎尼加的作坊里,一位手工匠人在工作Nivell Rayd两年前,团队创立时他就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并努力每天上传一个帖子来吸引公众注意,疫情爆发以来,店铺90%的销售额都归功于线上业务。不过他也承认,旅游业停滞,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人们不愿意花钱买手工艺术品,近几个月他的收入下降了30%至40%。
瓦杨·格德·曼坎尼加通社交媒体介绍团队作品账号截图
团队作品Nivell Rayda图
团队作品账号截图曼坎尼加拉还鼓励村里的工匠,说服他们至少要尝试在网上销售和推广作品。除了分享有关如何吸引受众的技巧和窍门之外,他还帮助了村里三个艺术工坊建立了社交媒体帐号。
艺术工坊社交媒体帐号更值得一提的是,曼坎尼加拉还注册了一个新账号并亲自运营,计划将一些没有艺廊代理、缺乏社交媒体运营经验的工匠的作品“集成”一体来推广。不过,目前只有两个人同意加入这个账号。曼卡内加拉说:“我希望我村里的工匠都能参加,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力量”。他也不介意他们哪天成为他的对手,“我希望我们村里的人能有一些收入。每一个作坊都能挺过这段困苦期的话,那就留下了一群人才,后续不断创作”,他说。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