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等待,是为了更好地相逢。
春望秋归,一场因疫情延迟的文化盛典,在期盼中归来。
黄帝故里秋意浓,轩辕湖畔群贤至。9月22日至23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黄帝故里建设促进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第十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在新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赴这场秋天的“文化约会”。
本届论坛举办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并发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并被列为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重要系列活动之一。论坛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主题,深入阐释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旨在增强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重要活动之一,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自2007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成为华夏儿女传承弘扬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此次论坛持续一天半的时间,8位嘉宾紧扣论坛主题,先后登台演讲,从政治、历史、经济、生态、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烹饪”出了一道道“思想大餐”。
“没有黄河,中原就不能成为国家文化中心的代表;同样,没有中原,黄河文化也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没有“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没有黄河作为母亲河孕育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点。“国家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以《黄帝文化与黄河文明》为题,引用大量历史资料,展现了黄帝文化的丰富内涵、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两者之间交相辉映、促进人类发展的历史足迹。
刘庆柱
“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杨明森以《黄河生态文化的核心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带领大家走近奔腾不息的黄河,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杨明森
600岁的故宫“正青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长河,回望故宫六百年来的沧桑历史,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单霁翔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炎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徐光春的讲解中,人们对于黄河文化与炎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徐光春
从1900年的“庚子年”讲到2020年的“庚子年”,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金一南以《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为题,以中华民族的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如何摆脱衰败走向大国崛起的伟大历程,坚定起大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决心和信心。论坛现场,主持人张泽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进行了现场访谈,沙祖康分享了对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感悟,回望了45年的外交生涯,并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在国际上具有更多的外交话语权”的至深感悟。
金一南
张泽群与沙祖康对话访谈
名家荟萃,思想汇聚。本届论坛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也分别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正与创新——国家典礼仪式中的文化创意思考》《双循环格局下的挑战》为题,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激起阵阵掌声。
曹立
肖向荣
张燕冬
23日下午的闭幕式上,经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组委会研究,颁发了第六届轩辕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和新郑黄帝文化研究专家赵中祥。
“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要坚定地担负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光荣使命,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联系起来,把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贯通起来,把历史基因和时代精神融合起来,深化研究阐释,拓展传承载体,建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汇聚团结奋进的磅薄力量。
五千年黄帝文化历久弥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连续15年高规格举办,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连续14年高品质打造,“一典一坛”已成为强根固魂、彰显中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亮丽名片。
编辑:陈浩
举报/反馈

河南日报客户端

655万获赞 16万粉丝
河南主流新媒体 中原政经第一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