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珍梅
从1950年到2020年,从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到黄海之滨—青岛,9月20日,素有“橡胶黄埔”之美誉的青岛科技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科研经费连续9年过亿、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达7家、2020年专利转化位列省属高校榜首……70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在新时代浩荡的春风里砥砺前行,不断谱写新“青科大现象”。
70年披荆斩棘
“三地五校区”开启新格局
9月20日,青岛科技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校园内彩旗招展,气氛热烈喜庆。在校师生代表以及从五湖四海赶来的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广大校友代表等齐聚一堂,为母校庆生。
“我是1974届的毕业生。当年我们是在四方老校区上学,学校的校名是山东化工学院。”在母校70岁生日之际重回校园,老校友殷焕文激动不已。他说,在校求学期间,老师治学严谨、敬业奉献的精神令他印象深刻,这也对他本人日后走向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殷焕文学的是橡胶工艺专业。他清楚得记得,当年他们在实验室做有关橡胶老化的试验,一做就是72小时。“我们要随时记录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橡胶性能和外观的变化。那个时候都是手工记录,手摇式计算机,我们同学12小时轮一次,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期间不能打盹。”殷焕文回忆说。
青岛科技大学为原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高校,其前身是1950年9月创建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8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2001年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2002年8月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形成“三地五校区”办学格局。目前,在校研究生4900余人、本专科生34000人。
校庆期间,在校师生共同分享了建校70周年巨型蛋糕。学校的校史馆重装升级开馆,举办了建校70周年诗文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第五届“青科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工业互联网研讨会、高校书记校长论坛、“高端橡塑材料”学术与产业融合论坛、1990届校友毕业30周年集中返校大会、政产学研融合成就展、建校70周年师生联欢晚会以及“云校庆”系列活动等。
不找校长找市场
“青科大现象”广为赞誉
虽然青岛科技大学不是“985”也非“211”,但其科研成就却非常值得一提,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政产学研融合之下走出的“青科大现象”广为赞誉。“不找校长找市场”也已成为学校科研工作者的共识。
2011年以来,青岛科技大学科研经费连续9年过亿元、累计近20亿元,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为山东创造了近1100亿产值。
2020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显示,青科大实现专利转化244件,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其中超过半数在青岛实现转化。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学校也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两个“111”基地的高校,唯一拥有自己命名卫星的高校,作为全国唯一非985、211,也是山东省唯一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高校,成立了全国首个本科高校工业互联网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全国仅有三所地方高校与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中德合作办学
开创国际办学新局面
在7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实践中,青岛科技大学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政产学研融合、中德合作办学“三大办学特色”。
学校先后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德科技学院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批复后首家双元制教育项目,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中国首个中德合作大学—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的筹建,获得国家和省市支持并加速推进。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48万获赞 216.6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