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汇集宝鸡多家文博单位的“镇馆之宝”,并展出国博馆藏重器利簋。143件展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65件,多数展品不仅器形庄重典雅,而且铭文清晰、篇幅较长,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其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书风变化多样,精彩纷呈,不仅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地区、族群的礼仪生活与文化偏好,刻画了上古时期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轨迹。
小编带您解码金文,了解青铜器背后的故事。
02:14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时间:西周晚期(厉王)
出土地点:1978年5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齐村出土
收藏地点:扶风县博物馆藏
释文:
簋上的铭文释文
簋铭文拓片
译文:
厉王说:“我虽不才,却时刻不敢贪图安逸。我遵从先祖古训,践行皇天帝王之道,尽力成为称职的君主,施惠于四方。我启用贤达开明之士,继承先王大业。现在特意制作这件吉金宝簋,用以祭告伟大而显赫的诸位祖先,以及那些有文德的先贤。先贤们经常往来于天庭,继续恪守皇天旨意,以好好护佑姬周王室以及我的王位、身体。希望先祖给我们降赐多福,教导我们图谋伟业的智慧。我将永远虔诚祭祀,用来祈求长寿永命。希望我能够永久在位,成为人间砥柱。时在厉王十二年。”
簋造型雄奇,纹饰诡谲,体量巨大,堪称簋中之王。不过该器最重要的价值仍在于其表面所铸的铭文。据铭文可知,作器者是周厉王,史书记载其名为胡,周代第十位君主。史书记载他贪图财力,将山林川泽尽收于己;他亲近小人,疏离王室旧臣;他暴虐专政,百姓不敢说话,只能“道路以目”。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赶下台,最终客死异乡。这一事件被看作是周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然而簋铭文讲述了周厉王如何尊崇上帝与祖先,勤于政事,治理天下。钟铭文则谈到厉王出兵征伐,大获全胜。这些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周厉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西周初年,为稳定政局,笼络贵族,统治者采用了“授民授疆土”的分封政策,初期颇有成效。然而随着王室土地的缩减以及贵族土地的扩增,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据研究,厉王的“专利”更多是一种为挽救王朝的衰亡而加强王室财政的举措。改革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上真实的周厉王与史官笔下奢侈专横的暴君形象或许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举报/反馈

华夏经纬网

114万获赞 6.8万粉丝
及时发布海峡两岸各类资讯
华夏经纬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