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鸿儿妈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这在父母抓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一路高升,小初高的学习都要一路绿灯,如此才能考上好的大学,从而以学历当作敲门砖,获得一份拥有良好报酬的工作。
父母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与考量,但是孩子不是,他们做什么事情只看心情,只凭兴趣爱好,不喜欢的是如何如何都不想去做,即使是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未能达到父母的预期与理想的效果。
以至于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步步紧逼,三催四请让孩子去做作业,孩子要嘛无动于衷,把父母的话当作是耳旁风,要么是拖拖拉拉,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对待学习表现得毫无兴趣。
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之至,为什么孩子会对学习毫无兴趣?比起一味盲目的催促强迫孩子学习,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为什么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
1. 父母过于严格
俗话说:“物极必反”,父母如果一味强迫孩子学习,不止无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反而会在父母喋喋不休之中对学习产生排斥,甚至是厌恶的心理,因为外力的压迫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有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三句话中,有两句是离不开学习的话题,貌似亲子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是学习,让孩子产生父母喜欢的是学习好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
因此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于严格的话,不仅会让孩子对学习排斥,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更会让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渐行渐远。
2. 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使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不良的环境只会让孩子不思进取、日渐颓废。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环境的重要性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正是孟母对环境的重视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成就了一代儒家大师孟子。
日常生活中,父母一边让孩子学习,自己却玩着手机,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却与人高声交谈,制造出巨大的动静,父母这种言行不一的举动,对于孩子毫无说服力,也无法树立权威。
3. 学习基础差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以从中获取价值感与成就感,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会打击自身自信心,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孩子,遇到难题,容易有畏难心理,从而对学习毫无兴趣。
当孩子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不要一直强迫孩子去学习,如此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与思想负担,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善用“鸟笼效应”,让孩子自觉主动地爱上学习。
二、什么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现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现象之一,它是由近代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来的。
1907年,退休的詹姆斯,扬言要让同样退休的物理学家好友卡尔森,养一只鸟,不喜欢养鸟的卡尔森表示不可能,于是在卡尔森生日的时候,詹姆斯送他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将其放在了书桌上。
每当有有人到卡尔森家做客的时候,发现这只鸟笼就会问,卡尔森之前什么时候养过鸟,鸟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在,尽管卡尔森多次解释自己并没有养过鸟,但是客人都投去了怀疑的目光,为了不再频繁解释,卡尔森最终还是养鸟了。
“鸟笼效应”是指当你拥有某样物品的时候,会在不自觉之中为其添置其他的物品。就像是买了鸟笼,随后就会养鸟。
三、父母如何利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学习?
1. 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要做好良好的行为示范,行动是最有力的教育,一个正面的行动,抵过数百句语言,语言在行动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父母的良好的行为好比一只鸟笼,孩子在其影响之下,也会热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产生兴趣。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积极主动、自发自觉的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出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身边的一切事物给孩子正面的暗示,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 对孩子采取正面教育
父母如果总是批评、打击孩子,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你怎么这么笨 ”,久而久之孩子真的会变笨且不爱学习,往父母贴的标签发展。
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父母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善于捕捉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并做出鼓励,可以是一句话的赞美、一个拥抱,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对,从而自发对学习感兴趣,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保持耐心,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内驱力,让孩子自发主动学习。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鸿儿妈妈,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