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任禹西)9月8日,以“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为主题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升级仪式暨新华网大型科普节目《营养翻译官》上线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围绕食育及科普宣传工作发表了题为《做好营养食育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主旨演讲。
张永建认为,营养食育工作就是要将科学的内容传递给公众,为消费奠定科学的营养知识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有的放矢、答疑解惑,满足恪守科学底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递进实施、扩大传播范围、方便信息获取四个要求。
近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公众,营养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也印证了对食品的需求正在从以提供能量为主,向提供能量、营养、功能、甚至情感和文化等多种复合需求的转变,具体就是安全化、营养化、功能化、便捷化、个性化和精致化。
张永建认为,营养知识是健康素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恪守科学底线。营养食育工作就是要将科学的内容传递给公众,为消费奠定一个科学的知识基础。食品和营养中的谣言绝大多数是反科学的,是伪科学。例如,片面夸大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所以要使消费者不仅要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和搭配结构,还要明白摄入量的影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营养科普教育机制,使科学家们更踊跃地参与到营养科普中来。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要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有的放矢、答疑解惑、正本清源,纠正偏差和错误认识,提高公众的营养科学知识,提高对谣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营养食育要具地落地,不仅仅张贴几张海报、印几本宣传册这么简单,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载体,真正切实将营养知识传递给受众,使之真正从中受益,提升科学、理性选择的能力和对谣言的防御能力。
三是推动递进实施。营养食育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实施适合各年龄段的营养食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普及营养知识,在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对大龄群体的科普。
四是扩大传播范围。营养食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课堂,更需要面向广大社会公众,要认真研究营养科学传播特点和规律,一方面要分析谣言的传播路径,另一方面要研究阻断这些路径的有效方法,更要研究营养科学知识传播特点和规律,要针对受众工作和生活的多样性,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实施营养食育,更广泛地传播营养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要用大众化的语言和方法宣传营养知识,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喜闻乐见。
五是方便信息获取。易获得性是影响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一方面,大众传播路径快速演变,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网络,再到微信。另一方面,公众的健康需求快速上升,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营养知识和相关信息。营养食育应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和需求,使公众能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新华网《营养翻译官》充分发挥国家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汇聚众多专家学者,权威传播营养科学知识,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营养问题,是官产学研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做好营养食育,全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方面将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