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直接影响到了近亿人。不过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限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从咸丰刚即位的1851年开始,结束于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三年,一共持续了十四年之久,但如果算上从天地会转投石达开的李文彩的话,太平天国则真正结束于1872年,这样太平天国的时间就持续到同治十一年有二十二年之久了,而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也就不不难怪其为何会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一次战争了。
1864年六月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其子洪天贵福继位,一个半月后南京被攻陷,“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天京陷落后,由于剩余的太平天国将领对小天王的不重视,导致其被俘虏后凌迟,而江南最后的一支人马,李世贤,汪海洋、谭体元的太平军至1866年在左宗棠的围脚下彻底覆灭,而西南的李文彩也在六年后被清军联合围剿,在黔东战死。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其影响力却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所无法相比的,后来的革命党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尤多,孙中山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用在了其上,“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而相比孙中山较有保留的评价,蒋介石则对太平天国评价很高,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而相比之下更具哲学思辩的马克思则给出了相反的评价,“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而我们国家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则正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谈太平天国在总结了局限以后总要加上民族主义,反封建反殖民的主旋律,现在则明显的有趋向于定义为经济文化毁坏活动的太平天国之乱的倾向。这种巨大的评价分歧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本身都是客观的,都有两面性,在巨大的评价分歧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每个当事人所在的立场和身份的 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