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高校而言意义非凡。
今年不仅是高校“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双一流”首轮建设周期的总结之年,也是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启动“双一流”新一轮建设的开局之年。
五年规划是高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对于高校凝聚共识、引领发展、调配资源至关重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站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许多高校已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写筹备会、研讨会、调研活动等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十四五”规划到底该如何编写?目标和任务该如何确定?今天,麦可思研究特整理了部分“双一流”高校“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及重要任务描述,主要从总体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校园建设、制度和管理等方面来进行分享,以供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写工作借鉴。
“双一流”高校“十三五”规划要点
● 总体目标——以一流为标准
在总体目标描述上面,北京大学的描述包括“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清华大学的描述为“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复旦大学的目标是“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部分高校总体目标的主要描述是“为跻身一流大学奠定基础”,如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
也有高校在总体目标中主要描述的学科目标,如中国农业大学“一批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华中科技大学的主要表述为“部分学科进入一流行列,奠定长远发展基础”。
● 学科建设——内涵建设、优化布局、交叉创新培育频被提及
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点。
多数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任务描述时提及学科内涵建设,例如同济大学提到“建立学科追求卓越自我驱动机制,以人为本,以质量、水平和贡献为导向,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集中力量进行一流学科和一流学科方向的建设”。清华大学的主要任务描述是“构建学科分类发展路径、构建学科内涵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
另外在学科建设方面频频被提及的则是优化学科布局,如北京大学提到“加强基础,促进交叉,优化学科战略布局……建立健全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农业大学描述为“优化学科结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吉林大学提到“优化结构,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交叉学科建设是近期热点,根据近期举行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事实上,许多高校在“十三五”规划时已有明确提到相关工作。
例如浙江大学提到“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大力建设交叉学科,着力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群的协调发展”,厦门大学提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中国海洋大学提到“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精准支持’和‘打包支持’相结合,以学科群、学院、科研基地和创新团队等平台为载体,探索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资源共享、科教融合、协同发展,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整体学科水平提升”。
● 师资队伍——人事制度改革是重点
一流师资是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资源。从各校的“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描述来看,人才强校是许多高校明确的重要战略,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均有提及。
引育并举是师资建设的重点,如吉林大学提到“引育并举,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东北大学提到“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诸多任务中,人事制度改革是许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提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扎实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引培并举、广揽人才”,兰州大学提到“积极构建人才支持体系,大力加强保障队伍建设,完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提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职员工创造活力”。
● 人才培养——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科、研究生培养均受关注
在人才培养方面,立德树人相关描述频频出现在高校“十三五”规划中,如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等。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强基计划的推出就是国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变革举措。强基计划明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事实上,在“十三五”规划中,众多“双一流”高校也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放到了重要战略位置。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对于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描述中提到“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提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提到“推进学在交大,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多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任务的描述中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也做了具体安排。例如兰州大学提到“构建高效的本科育人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革完善招生选拔机制”,西安交通大学提到“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注重实践、夯实平台”,电子科技大学的描述则是“实施构建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体系、继续发展多类型办学等任务”。
● 学术研究——重点是自主创新能力
学术科研能力是“双一流”高校价值的重要体现,创新是高校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南开大学提到,实施“创新引领”计划,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和开拓学术前沿的能力。东南大学提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国防科研进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建立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中南大学提到,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可持续发展力、原始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提高科研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和支撑力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此方面,武汉大学在对学术科研相关任务的描述中提到,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可持续发展力、原始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 社会服务——关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而在对社会服务的相关描述中,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是重点。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对自身社会服务任务的描述是“服务国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的描述是“对接重大战略,扩大社会服务影响”,南京大学的描述是“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能力”。西安交通大学的描述是,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文化等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
● 国际化——强调合作和交流
大学国际化是促进高校发展、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中,重庆大学提到,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郑州大学指出要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工程”。湖南大学提到“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推进计划、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计划。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在国际化方面,合作和交流是重点。例如,清华大学的“十三五”规划指出,构建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化校园”。中国农业大学提到,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声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到,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坚持以人才引进和国外智力引进为重点,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着力推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学生国际流动和留学生教育。
● 校园建设——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被提及
多所高校还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了校园建设的一些规划。例如北京大学提到,营造世界一流的魅力校园,中国农业大学提到“注重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美好校园”。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建设重点,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提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提到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校园。东北大学提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育人为本的智慧校园。
● 制度和管理——多所高校明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制度和管理方面,一些高校也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建设任务要求。在诸多任务要求中,现代大学制度多次被提及。
如北京师范大学提到,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吉林大学提到,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提到,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十四五规划高校新动向?请持续关注!
今年恰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高校目标完成情况我们尚不可知,但对于正在忙着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高校而言,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规划要点或可值得借鉴。
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所高校今年的编制工作有哪些新动向?我们会在下一篇“十四五”规划相关文章进行解读,请持续关注。
来源:各高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