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沟通的三个要素:目标、渠道和共识
尽管有效沟通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许多人并没有掌握沟通的基本要素。从字面上看,沟通指彼此的相连相通。在人际交往中,它具体体现为个人和群体之间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既然是彼此,就说明沟通至少有两个主体,需要一来一回,让两条或多条信息、思想、情感的“沟”相“通”。人与人沟通往往有一个设定的目标,而目的在于在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之后,彼此能达成共同的协议或意见。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三个关于沟通的重要元素:
● 目标:一个既定的目标;
● 渠道:将信息、思想和情感通过不同媒介进行传递;
● 共识:沟通的最后,就是要达成对目标的共识。
目标,很容易理解。例如你希望经理批复你的休假申请,这就是你跟经理沟通的目标。
渠道: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休假申请,或者发微信告诉经理你突发疾病,需要就医。
共识:经理批准了你的休假,或者拒绝了你的休假,都是你们关于这件事情共同认识的明确结果。
沟通是达成共识的一个必经程序,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每天都需要进行很多“达成共识”的活动。
“爸,你早餐吃鸡蛋还是吃油条?”“吃油条!”
“经理,今天晨会需要邀请销售经理吗?”“不需要!”
“老婆,周五晚上的电影定几点的票?”“8点以后!”
沟通有多种多样的渠道。语言和肢体表达是沟通最基本的渠道,现代科技的发展也给沟通创造了许多新的媒介,比如微信创造了朋友间紧密的强沟通连接,微博创造了粉丝和博主的弱沟通连接。这些媒介因为形式的不同,也会对沟通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一种沟通渠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比如文字沟通,因为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平均损失30%的信息。因此,沟通偏差就成了沟通中常见的问题,需要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注意。
消除沟通偏差
有效沟通中的最大敌人一定是沟通偏差。虽然每个人都在沟通中竭力表达自己,但很多时候听者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接收并理解沟通对象想要传达的信息。
上文我交报表的案例就表现了巨大的沟通
偏差,还有一个关于沟通的实验可以帮你理解沟通偏差。在这个实验中,教授让20人站成一排,进行传声筒游戏。教授用悄悄话告诉第一个学生一句话,然后第一个学生同样用悄悄话传递给第二个学生,后面的学生依次传递下去。游戏结束,最后一个学生大声地说出他从上一位同学那听到的悄悄话。
实验开始了,教授对第一个学生悄悄地说:“昨天的作业,有个同学做得不好。”
……
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说出了他听到的话:“校长要开除王某某,因为他和李某某早恋。”
乍一听,这两句话有天壤之别,但仔细回顾这个传递的过程,你就能明白偏差是如何产生的。
教授说:“昨天的作业,有个同学做得不好。”
然后,第一个学生小声转述给第二个学生说:“昨天的作业,有几个同学做得很不好,老师很生气。”
第二个学生小声转述给第三个学生:“最近的作业,有很多同学都做得不好,老师很生气。”
“好多同学都不做作业,老师要惩罚学生。”
“王某某和陈某某,总不做作业,老师要告诉校长。”
“王某某总不做作业,光顾着谈恋爱,校长找他的家长谈话了。”
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的是:“校长要开除王某某,因为他和李某某早恋。”
很多电视节目都设计这个传声游戏,沟通偏差往往成为其中的笑点。其实,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很多时候像游戏中的那些人。但是当我们置身其中时,这种沟通偏差却一点也不好笑了,因为它会导致很实际的问题,比如我,就耽误了部门的报销。
图8-1充分表达了偏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时候,你想到的内容很多,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媒介传播时损失的内容,你实际上根本无法100%表达出内心所想。对方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无法100%地表达他的想法。并且由于正确接收的信息也在逐步减少,因此,最后达成共识的区域,其实只是你大脑里所想内容的很小一部分。
沟通的共识
很多时候人们在接受信息之后,并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接受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接收到的信息中加入主观的理解,这就在无形中改变了本来的信息。因此,主观理解是人们有效沟通中的一个“劲敌”,也是沟通偏差的一个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