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氢科技正式发布了首个对外的全新一代电堆产品—PROME M3H,其功率高达130kW,功率密度达3.8kW/L,该电堆完全自主设计开发, 58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
8月24日,由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捷然不同氢近未来”燃料电池技术与应用论坛暨捷氢科技PROME M3H电堆产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捷氢科技发布了全新一代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PROME M3H。
PROME M3H电堆是捷氢科技首个对外正式发布的电堆产品,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PROME M3H电堆具有车规级、高性能、高可靠等特点,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100%自主、国产化,实力领跑全行业
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捷氢科技PROME M3H电堆完全自主设计开发, 58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并且各关键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用实力领跑行业。
PROME M3H电堆
其中,PROME M3H电堆的功率高达130kW,电堆功率密度达3.8kW/L。得益于高效的能量转化,PROME M3H电堆可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全功率驱动,即该电堆有能力让一辆车从起步到停止,所有动力源来自于电堆,无需依赖辅助动力电池。
能量高效转化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双极板和膜电极,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燃料电池电堆的“卡脖子”技术,捷氢科技均已实现100%自主化与国产化。其中,PROME M3H采用的超薄金属双极板产业化项目在不久前获得了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能量高效转化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用严苛的标准守护品质。PROME M3H电堆完全采用车规级的开发流程和测试验证,数据显示,PROME M3H拥有10000h的超长耐久性。
能量高效转化的背后,是不断挑战极限。PROME M3H电堆可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在-30℃的极寒环境下,PROME M3H可在无辅助加热的情况下,在30s内快速启动;电堆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95℃,拥有极好的耐热性能。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PROME M3H都能应对自如,这为燃料电池汽车在全国各地多样的环境中商业化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于以往发布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PROME M3H是捷氢科技首次正式发布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具有更高的集成灵活性,在产品设计上同时支持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并且支持客户定制,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该产品发布前,就已经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甚至成了“爆款”。目前,PROME M3H电堆产品已应用于多车型平台,全面覆盖乘用车、轻型客车、城市客车和轻中重型卡车等不同领域,今年即将实现多区域、多应用场景、规模化广泛落地运营。
持续扩大朋友圈,实现多场景落地
在推进新产品落地的同时,捷氢科技正不断扩大“朋友圈”。会议期间,捷氢科技分别与常熟市高新区、上海氢雄、无锡中车、德燃动力战略签约。
捷氢科技与常熟市高新区签约
捷氢科技与无锡中车签约
捷氢科技与上海氢雄签约
捷氢科技与德燃动力签约
根据协议,捷氢科技将与各方联合技术攻关,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共同探讨各类型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与合作配套,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各个地区进行推广示范。
“我们将秉承开放合作共赢态度,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融合,希望在核心材料开发、应用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表示。
与此同时,捷氢科技正通过合作共赢,不断探索燃料电池汽车的新应用场景落地。今年上汽集团先后与机场集团、宝武集团签约。不久后,“喝氢排水”的燃料电池汽车即将登陆机场和钢铁园区,它们都将搭载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
此外,捷氢科技的产业化步伐也在稳步推进。今年3月,捷氢科技燃料电池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园区将实现研发办公、测试验证、生产制造、氢气供应四大功能,一期产能将达到12,000台套。
今年5月,捷氢科技与常熟高新区政府合作,将在常熟投资建设年产2,000套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预计未来十年内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左右。
今年,将是捷氢科技另一拳头产品——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年。该系统产品功率为92kW,具有一体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等优点。
目前,配套该系统的上汽大通首款燃料电池MPV EUNIQ 7已经正式下线,计划今年年底上市;新一代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也将搭载该系统,完成上海首个燃料电池公交的更新迭代;今年更有搭载了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的跃进燃料电池物流车、跃进燃料电池专用车等多款产品登上工信部公告。
此外,第一元素网在发布会中听到另外一个重磅信息,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向大家透漏到:“捷氢科技计划于2021年8月份发布新一代电堆,并且该产品的成本将在目前电堆成本基础上再下降40%。”
政企研共谋氢能发展
活动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陆祖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出席论坛。活动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产业政策、燃料电池技术、整车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活动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产业政策、燃料电池技术、整车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通过视频连线发表《关于氢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全”发展策略》的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
钟志华表示,氢能汽车产业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而要解决氫能汽车的成本或性价比问题,还要对氢能和氢能汽车全生命期的发展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制造、服务挖潜和评价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整车的系统性和完善程度对氢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此外还应动员全社会相关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氢能及其汽车产业发展和建设,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积极引导、教育和宣传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会上表示,国内氢能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在逐渐缩小,一些关键部件也实现研发生产,但关键材料还存在短板,还需要政府与产业内共同努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会上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从基础研究阶段进入示范应用阶段。企业方面,商用车企加快推广,部分乘用车企积极研发布局;市场方面,截至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超7000辆,并逐年递增;地区方面,各地争抢布局但条件各异,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等地区。
本次会议还设两大分论坛和一个圆桌论坛,主题分别为: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燃料电池整车应用、探索燃料电池产业和资本如何有效结合。来自捷氢科技、清能合睿兹、上海治臻新能源、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车时代电动汽车、上汽大通汽车等企业的专家发表了精彩主题演讲。
自主化、国产化引领者——捷氢科技
2018年6月27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简称"捷氢科技"),公司承载了上汽集团的“电动化”战略,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
捷氢科技以“氢能驱动世界 捷氢引领未来”为企业愿景,以加快燃料电池产业化为己任,致力于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燃料电池产品及工程服务,已完成多款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产品开发,功率涵盖30kW~130kW以上,并广泛应用于乘用车、轻型客车、城市客车和轻中重型卡车等诸多领域。
作为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领跑者”,捷氢科技坚持自主开发,目前掌握从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双极板、膜电极)、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完全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的“急先锋”,捷氢科技所配套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行总里程已经超过了450万公里。
其中,上汽大通MAXUS FCV80是国内最早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宽体轻客,目前在上海、佛山、抚顺等地为客户提供绿色出行服务,车队规模超过400台,单车运行里程最高超5.6万公里。
申沃燃料电池客车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示范运行项目指定用车,于2018年年底起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线路上开展商业化运营,作为上海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线路,上海嘉定114路车出行率达到了100%,单车运行里程超过7.5万公里。
公司汇聚了国内燃料电池的中坚力量,核心团队来自“燃料电池+汽车”多元化背景,具有资深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整车开发及应用经验,研发人员占比65%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