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栖凫村村北。东西向跨栖凫直河,连接东西村路。是一座单孔半圆型石拱桥。桥全长12.53米,宽2.80米,桥高3.75米,拱高2.67米,桥跨径5.10米。
桥面长2.40米,桥面净宽2.33米,桥面及台阶两边置实体素面石栏板,栏高0.5米,宽0.2米。间有望柱,柱头雕置覆莲,(修复的石柱有石狮)。桥东石栏板末端置石抱鼓。桥东置20级石台阶,长6.7米;桥西置11级石台阶,长3.6米,后再分南北6级石台阶。台阶上窄下宽呈喇叭状,使桥台有收分变幅。桥台用条石错缝叠砌。桥拱为横联分节并列砌筑,拱内有龙门石刻一幅。
据《绍兴文物志》记载,徐公桥为明代古桥,历经几次修缮。在“文革”中徐公桥被改为“人民桥”,桥梁部分望柱被毁,桥面栏板题字雕刻被凿平损毁。后因桥西路面拓宽,桥西台阶部分被拆,改建成平台后南北落坡,成了现在的样子。
栖凫村位于鉴湖街道南部,属半山区。栖凫村以徐姓为主,今有徐氏后裔徐道方《浙江绍兴栖凫徐氏家谱》。据此栖岛徐氏与东浦徐锡麟家族系同宗,北宋末南迁到绍兴。徐公桥东北侧为徐家祠堂与土地庙,栖凫村以徐姓为大姓,村内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宅院台门,其中有徐家老台门、新台门洋楼及祠堂,还有土地庙。绍郡中西学堂(原绍兴一中)和“古越藏书楼”的著名捐资创办人徐树兰就是栖凫村人。徐公桥是徐树兰的上代人氏所建,当地人称之为“徐公桥”这是理所当然的,至于是哪一代谁人负责,具体建造年月,缺乏有关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
徐公桥造型优美,大气宏伟,至今保存尚好,是一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水乡桥梁建筑。200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目前栖凫村已列入拆迁范围,我们急切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文物史迹的保护工作,千万别让这些文物在我们这一代人眼中消失。
作者(陈树尧)简介: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绍兴市古桥学会理事,绍兴市古城民俗文化摄影协会组长,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员,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成员,绍兴市关工委科普团成员。2018年编著《绍兴桥乡》一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