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陈惠婷 朱子荣):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将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记者专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邓江年、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和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探讨大湾区发展机遇。
城际铁路“一张网”影响深远
记者: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这对大湾区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邓江年:《规划》要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贴合大湾区发展当前的需要,能够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痛点和堵点问题。目前,粤港大湾区正在进行“工业外扩、服务内聚”,城际铁路网的建设会加快湾区内经济地理的演化,缩小内部发展差异,珠江西岸的土地空间优势也将得以充分释放。
胡刚:对比原来广东省关于珠三角城际铁路的规划,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这对于今后大湾区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支持广州建设交通枢纽的同时,对深圳的支持力度空前,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近年来深圳创新型产业发展比较快,大湾区一些城市都希望能够跟深圳产生一个便捷联系,这次规划也是呼应了周边城市的需求。
陈广汉: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要加快城市群一体化,需要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国家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社会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非常重要。大湾区城际铁路的建设不仅连接大湾区内的城市,也将更加紧密湾区与内地的联系,形成很好的联动作用。
广州+深圳 加速湾区内部循环
记者:《规划》中提到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改变了过去以广州为单一枢纽中心的交通布局,怎么看待这一变化?
邓江年:多点枢纽会形成多中心的辐射,推动粤港大湾区由过去的省港结构走向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的三个都市圈层。各枢纽之间的轨道连接,构筑大湾区的动脉系统,枢纽与它周边的地铁、公交体系连接,构建大湾区的静脉系统。这种动静结合进一步畅通大湾区内部循环。加强深圳作为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而且也会极大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合作与发展。
胡刚:《规划》突出广州和深圳的双中心作用。比如,广州地铁18号线原来是市区到南沙,现在按照规划可以“城际铁路”的方式联通中山、珠海。深圳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得到加强。不仅如此还将通过中南虎城际等加强珠江口东西方向的联系,形成一个东西南北、方格形的路网。
陈广汉:国家发改委曾多次在报告中“点名”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深圳近年经济发展迅猛,人口规模不断壮大,打造深圳都市圈必然以它为中心建设交通枢纽。按照《规划》,深圳将和广州一起建设成为大湾区交通枢纽,珠西地区的珠海也将成为地区交通枢纽,肇庆则成为广东通往大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门户。未来,大湾区的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四通八达。
计深远 湾区前途一片光明
记者:《规划》中有个别项目和枢纽站建设涉及到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连接,还有专门为港澳衔接预留方案,这对湾区未来发展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邓江年:改革开放几十年,珠江口西部平原的经济密度只有东部平原的不到1/3,从土地角度来看,未来大湾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自东往西发展。以前连接珠江口东西走向的只有虎门大桥,现在有了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但是远远不够。这里一直是交通的堵点。粤港澳大湾区1.6万亿美元的体量,7000万人口规模,一定要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节点,让客流物流畅通起来。跟港澳的衔接则是为了让港澳以更直接的方式接入国家的交通网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通过与港澳相关制度的衔接,让大湾区的治理和制度建设获得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胡刚:一直以来,珠江口南北走向的交通线路比较多,东西走向比较少。这次广州地铁28号线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把它作为城际线来考虑,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东莞、广州、佛山三个城市。地铁变城际,实际上为这条线路提速了。还有《规划》的中南虎城际也是连接珠江口东西向的线路。这些工程没有提到启动建设的时间点,而是待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是因为广佛肇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建设需要先满足,然后再发生跨都市圈的联系,这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顺序。
陈广汉:深茂铁路值得关注。这条高铁从深圳跨海而来途经中山、江门一路向西抵达茂名。有了这条高铁和深中通道的加持,中山可打造成珠西地区重要的客运枢纽。预计将来珠江口的过江通道还会越来越多。港澳方面,香港已经通过广深港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现在就看澳门能不能加快轻轨建设,我们在珠海拱北和横琴跟他衔接起来,加快通关便利化,促进澳门旅游业发展。
共建共享 一小时优质生活圈
记者: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是一种硬联通,那么在体制机制方面的软联通同样不可或缺。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还可能在哪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邓江年: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提出要把粤港大湾区打造成5G湾区,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湾区。还有,公交出行、户籍互认、营商环境制度方面的对接等,广佛以及临深片区都已作出一些尝试,不过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规划。我相信,广东省和国家层面都在做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陆陆续续会推出一些专题性的规划,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而努力。
胡刚:我个人观点,大湾区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能需要在协调大湾区科技发展方面出台一些政策。还有就是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对珠江口的产业建设提一些环保要求,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此外,帮助香港青年赴内地就业的优惠政策等均有望出台。
陈广汉:国家最近也出台了加强大湾区金融合作的政策,还有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其实我们的政策已经不少,但是有些政策要落实的话,还需要一些推动。我比较看好珠海横琴设立粤澳深度合作区,有望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解决澳门产业多元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