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军事】;
冷战时期
美军“黑鸟”和U-2侦察机
经常对其他国家抵近侦察
甚至频频入侵别国领空
冷战结束三十年
美国的这种恶习仍在延续
7月美侦察机67次现身南海
P-8A出现次数最多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
根据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下属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发布的信息,8月14日凌晨4点,美军一架RC-135侦察机从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在中国周边开展侦察活动。此前一天,美军刚刚从本土向冲绳增派了一架同型号飞机。
智库分析认为,美军侦察机的行动可能与监视中国军队近期的演练有关。
RC-135不进入他国领空就能获取大量信号
RC-135是美国空军现役最重要的侦察监视平台,也是在中国周边活动的“常客”。该机型巨大的头部和机身整流罩内装有大量电子天线,配合机内众多电子侦察设备,能在不进入他国领空的情况下,接收到从预警雷达到移动电话等各种电磁信号。
美海军P-8A巡逻机7月出动29次
与美国空军RC-135常常搭档出动的是美国海军的P-8A巡逻机。P-8A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新一代海上巡逻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侦察和反潜作战。
近年来,由于美国加大对南海的军事介入力度,P-8A频频出现在南海上空。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军大型侦察机共67次出现在南海上空,其中P-8A是出动次数最多的机型,共29次。
冷战时期针对苏联
美国秘密研制间谍无人机
为了窥探别国机密,美国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发侦察“暗器”。
据外媒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近日公开了一份解密档案,披露了冷战期间美国绝密间谍无人机——“仿鸟”计划的内幕。
“仿鸟”,指一种外形与鸟极其相似的小型无人机,长约1.5米,宽约2.3米,起飞重量近40公斤,采用核动力,可在空中长时间停留,最大飞行高度超6000米。
无人机伪装成鸟类,在雷达屏幕上很难被识别。
按照美国中情局的设想,执行任务时,一群“仿鸟”无人机会从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秘密基地“51区”起飞升空,飞向苏联。除了传回情报之外,还可以秘密投放特制的传感器。
但该项目最终被取消,从未投入过实战。美国《大众机械》网站分析,取消的原因可能是技术太过复杂。
美大力研发侦察“暗器”
窥探别国情报
纵观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等国的侦察监视活动从未间断,并为此开发了不少在当时看来技术水平十分超前的武器装备。
“黑鸟”侦察机 频频抵近侦察
绰号“黑鸟”的SR-71侦察机,是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开发的一款喷气式远程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它1964年首飞,1966年服役,1998年永久退役。
“黑鸟”侦察机可以在距离地面26000米的高空飞行。在这一高度上,飞行员从驾驶舱内看到的不是蓝色的天空,而是漆黑的太空。
“黑鸟”的飞行速度最快能达声速的三倍以上。为此,机身大量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每次执行任务之后,都需要复杂的维护工作,因此每架飞机平均每周只能执行一次任务。
当“黑鸟”侦测到有地面的防空导弹来袭时,只需改变航向并加速就能摆脱困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司一共生产了32架SR-71侦察机,其中12架因事故等原因被毁,但该机型从未被敌方火力击落过。
U-2高空侦察机 屡屡入侵他国领空
除了“黑鸟”侦察机,U-2也是美国在冷战期间频繁用于刺探他国情报的工具。
与“黑鸟”类似,U-2的最大飞行高度超2万米,飞行员需身着宇航服执行任务。但与“黑鸟”常常进行抵近侦察不同,U-2往往直接入侵他国领空,这也使得该机型被击落的风险大幅增加。
1960年5月,一架U-2在苏联领空范围内被苏军防空导弹击落,成为冷战进程中重大历史节点。
1962年9月9日,我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首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此后,又先后击落4架U-2侦察机,创造了击落U-2飞机最多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