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8月13日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邹亚琴)33岁的柳女士,6年前突然开始行走姿势怪异,身体僵硬行走类似“僵尸”。近日,饱受因肌张力障碍导致持续痉挛折磨的她,终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II科植入“神器”——脑起搏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33岁的柳女士本是一位生活光鲜的白领丽人,但6年前的一天,她忽然感到脖子僵硬不适,只能向右扭转无法正常归位,肩膀不受控制地抖动,走路也不稳,后被诊断为肌张力障碍。
随后的6年里,柳女士虽然坚持服药治疗,但并不见效。近两年更症状持续加重,身体僵硬出现类似网游里的“僵尸”体态:身体不停的痉挛扭转,手脚抽动,直不起腰,也不能长时间的站立、行走。饱受病痛和旁人异样眼光折磨的柳女士,不愿与人交流,时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由于找不到有效的治疗办法,她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
今年7月底,柳女士偶尔得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慕名来到医院神经外II科求助。易伟主任医师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建议柳女士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这一手术是给患者大脑特定的神经核团里植入一个电极,打开电极开关就能有效控制肌张力障碍的运动功能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医生正在进行手术
8月5日,在麻醉医师的保驾护航下,易伟团队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精准定位手术靶点,将如针一般粗细的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黄豆”大小的丘脑神经核团处,并用导线连接到左锁骨皮下的脑起搏器上。经过5天的术后恢复,8月10日上午10点,柳女士颅内的脑起搏器正式开机。短短几分钟后,她不停扭转痉挛的症状慢慢停止,原本高度僵硬的身体也渐渐变得柔软。12日康复出院时,经历重生的她,对医护团队感恩万分。
神经外II科副主任简志宏教授介绍,全球有超过300万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国约有40万,这是一种由肌肉不自主间歇或持续性收缩所导致的异常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的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患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手足抽动等难以被察觉,极易误诊、漏诊。
简志宏提醒,目前针对肌张力障碍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多是通过药物或者是注射肉毒素缓解肌肉张力过高,减少痉挛发作次数、缓解疼痛等,无法断根。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