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不考虑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依然是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最主要渠道。
报告以“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为主题,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截至2018年底)、学科(专业)、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及培养区域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底)进行了测算分析,展示了我国科研人员流动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梳理了国外主要国家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和政策走向,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举措。
报告指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学历呈金字塔形结构,尽管目前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为主体,但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增速均超过专科,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在各学历层次的科技人力资源中,工学背景科技人力资源占比均为最高,工学背景的科技人力资源占54.1%;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继续保持年轻化,39岁及以下人群超过四分之三;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比例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历女性科技人力资源超过一半;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培养总量大、密度较高,中部地区相对均衡、各省培养总量与密度差异较小,西部地区培养总量小、密度低。
报告利用“科学家在线”1200万中国科研人员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完整简历样本10万份,识别每个样本研究人员所属机构变动情况,按照研究需要生成各维度的流动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以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的流动状况显示,我国科研人员的流动范围覆盖117个国家,但大规模流动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大洋洲、东亚和金砖国家等少数国家,单向流动数量较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9个国家,其中中美两国是科研人员流动网络的两个核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核心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从流动方向来看,我国科研人员流动主要表现为净流出,但近年来,科研人员回流态势不断增强,回流人员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科研人员国内流动范围覆盖31个省份,大规模流动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广东、陕西和湖北等地区,东部省份在人才流动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黑龙江、四川和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向东部省份大规模输送人才。科研人员跨城市流动方面,北京是科研人员城际流动网络的绝对核心,上海、武汉和广州紧随其后。科研人员流动主要以直辖市与省会城市间相互流动为主。随着科研人员学术层级的提升,国际、省级和城际间科研人员的流动不均衡性提升。
报告还讨论了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整体态势,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基本状况与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概貌。纵观美国、欧盟、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经济体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和政策,我国也应在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吸引使用科技人才方面有所借鉴。(郭静原)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