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在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个体的社会化,说的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从原生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适应能力的成年人。
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通常而言,不喜欢社交的人,往往是在回避关系,为什么要回避呢?因为关系对于他们不构成滋养,相反会让他们感觉到心累,这其实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关,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
比如下面两种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内心都会有点自卑,自卑的人,就会回避关系,表现出不喜欢社交的行为。
1、 喜欢指责和控制的原生家庭
这一条在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发生过,程度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的父母在这方面太过于“浓烈”,这会给幼年的孩子造成比较深刻的自卑。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李晶(化名),她给我说,无论她做什么,母亲都会站出来反对、挑错,然后指责她这里不对,那里不妥,最后安排她应该怎么做,说一大推。
可是她都成年了,她不能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件事,比如布置自己房间,做一顿晚饭,当她做这些事的时候,母亲必定会在旁边指手画脚。
小时候就更是如此了,现在的她起码还可以自己赚钱,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小时候时候的她要完全依赖家庭,所以面对母亲的指责和控制,只有乖乖听话。
母亲对于她的态度,母亲和她的互动方式,使得她感受到自己不被爱,自己不好,而这会成为她自我的一部分,也会成为她长大之后与别人互动的基础。
在和他人互动的时候,她也会顺从别人,她也会压抑自己,经常压抑和顺从,那么势必会使得自己经常情绪低落,所以她宁愿自己一个人待着,也不愿意进入人际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回避社交。
2、父母角色失调的原生家庭
父母和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系统,既然是系统就需要分工协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母亲就应该无条件的爱孩子,给孩子温暖和呵护,父亲是就应该在家里构建规则,形成力量,吸引孩子走到外面的世界。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这个角色不是缺失,就是角色失调,比如经常见到的母亲强势,父亲软弱、没有力量,再比如母亲焦虑,父亲缺席,针对这两种常见的情况,我们都分别论述一下。
第一种情况下,母亲可能会看不起父亲,即妻子可能会从心底里看不上自己的丈夫,从而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希望。
这样做会给孩子增加很大压力,我有个来访者李成(化名),他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父母当初认识,是别人介绍的,也没什么感情基础,而自己的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忍让,在兄弟姐妹,以及父母跟前,经常吃亏。
母亲为此很愤怒,所以他不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而是把他这个儿子当作了唯一的希望,起初的时候他觉得挺好的,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母爱。
但是越长大越发现,这种爱把自己包围住了,他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他需要时常听母亲的话,按照母亲的想法去做事,他需要经常在家里,不能和自己的朋友出去太久。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失去了很,比如他不会独立完成一件事,这是能力方面,他朋友很少,这是人际关系方面,为此他很自卑。
第二种情况就是母亲焦虑,父亲缺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很多时候也是现实条件所迫,比如父亲在外工作,只有母亲一个人陪伴孩子。
那站在大人的立场上去解释,可能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个角度来说,这又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有一些关键期的,错过了,一些性格特质往往就会稳固下来,对于以后造成影响,这种发展是不可逆的。
焦虑的母亲就会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缺席的父亲就不能陪伴孩子,把孩子从母亲身边吸引到外面去竞争,所以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性格软弱,没有力量。
以上就是两种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使得孩子的自我不能变得强大,因此他会体验到自卑,经常在关系中体验到自卑,就会逃避关系,回避各种社交。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我们有一点点启发,帮助我们更好的自我成长,以及养育孩子!
举报/反馈

心理相先生

91.9万获赞 38万粉丝
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心理咨询师,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