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尤其在曹县,冠以徐楼的村庄不少,而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郑庄街道的徐楼村。
郑庄街道徐楼村位于曹县城西南7.4公里,郑庄街道驻地2.4公里处。东西300米,南北20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村内有东西街两条,南北街三条。全村2149人,689户,面积2.68平方千米。该村徐姓为主,因建楼,故名徐楼。
《曹县志·郑庄街道行政村村名由来·徐楼》词条载:徐氏祖居磐石镇。元末为避兵乱迁至南京。明洪武间复回磐石镇。嘉靖间,七世徐栋迁城西南十五里定居,因建楼,乃取村名徐楼。而据《徐氏家谱》载:徐氏祖居磐石镇。元末为避兵乱迁至南京。明洪武间复回磐石镇。嘉靖间,七世祖讳栋字承川,迁城西南十五里定居,因建楼,乃取村名徐楼。
郑庄街道徐楼村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出了位清末大儒、翰林徐继孺。
徐继孺(1858—1917),字又稚,号悔斋,晚年自号苏门山人。进士出身,历任清廷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山西太原知府、潞安知府等职。清末著名学者、诗人、藏书家、文献学家。
徐继孺1888年中举,1890年中二甲第四名进士,经殿试进入翰林院。三年散馆,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
1894年,徐继孺出任河南省学政。他全力选拔人才。仅1897年一年,就选拔贡、优贡126人,且皆为饱学之士。
1900年冬,徐继孺调任潞安知府。当时德国天主教神甫因扩建教堂强占民宅,被人告发。徐继孺接状当夜,立即布置,捕杀外国传教士一行七人。事发后,徐继孺隐居辉县苏门山,后归曹县,深居简出,开始整理编撰《曹南文献录》。
1902年至1911年,徐继孺历时十年,广泛搜集、考订文献资料,继之制定体例、编撰成书,定稿后又请曹州、开封诸同仁、门生反复修订,屡经增删,1916年定稿。该书汇集了周朝至清末3000年间曹州府(包括菏泽、曹县、定陶、巨野、郓城、单县、成武、濮州、范县、观城、朝城等十一州县)的文献资料,总88卷,近200万字。
徐继孺学问根底深厚,著作等身。除编著《曹南文献录》之外,另著有《曹南艺文志》《梓里见闻录》《悔斋鉴往录》《悔斋文集》《悔斋文存》《悔斋诗存》等,共计13种214卷,300余万言。其间,徐继孺还受定陶、东明等县知事之邀,审定了十几县的县志。同时,他还发起组织了“曹南诗社”,对于联络地方文人、交流学术思想、传承地方文化、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7年5月22日夜半,砀山毛思忠、毛思义率匪寇偷袭曹县城。徐继孺闻变出户,不幸罹难。其后人、同仁、门生继续校订书稿,积极筹措费用,《曹南文献录》终于在1917年底刊行问世。
徐楼村不仅出了位翰林徐继孺,还有众多中功名者。据曹县文史学者徐子红介绍,徐继孺的父亲是拔贡,其子也是拔贡,同村祖孙徐问点也是拔贡,中秀才者更多。
进入新世纪,徐楼村更是人才辈出,尤以从事教育者居多。据徐楼村退休教师、耄耋老人徐振华介绍,2000多人的徐楼村,在外从事文教工作的接近300人。文/丰啸 酆鸿 来源菏泽日报
编辑:沐沐
举报/反馈

菏泽在线

1.7万获赞 3635粉丝
知菏泽,览天下,菏泽大小事尽在全景菏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