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籍的艺术家 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今年5月31日于纽约家中离世,享寿84岁。 他与妻子 Jeanne Claude 曾携手至世界各地,创造出令人赞叹不已的地景艺术,他们俩的作品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景中,突然以鲜艳的色彩与床意撼动我们的视觉感官。Christo 可说是现代的地景艺术之父。
1:Christo 早在 1960 年代就开始着手戶外艺术作品。1961年在当时以油桶在巴黎的街道筑起「铁幕」,表达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期待透过公共艺术促进人们思考。
后来他们逐渐迈向更大的尺度,把艺术与环境结合,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景艺术。如 1983年《Surrounded Islands》以粉红色的布料,包围麦阿密比斯坎湾11个岛屿;1985年《The Pont Neuf Wrapped》以金色帆布包覆住法国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梁新桥;1995 年的《Wrapped Reichstag》,与德国政府斡旋了20多年,把整栋德国国会大廈包裹在银色布料之下。
1995 年的《Wrapped Reichstag》。
即使在2009年 Jeanne Claude过世后,Christo仍持续创作,2016年在意大利北部的伊塞奧湖 (Lake Iseo) 划下一道道亮黃色的《The Floating Piers》,让民众免费体验行走于湖上的感觉。对Christo来说,艺术的价值不关乎金钱,而在于当下人们的体验,且为了维持原创性,Christo and Jeanne-Claude从不接受任何赞助与合作邀约,所有地景艺术皆以贩售个人艺术品的所得支付。
1983年《Surrounded Islands》以亮丽粉色织布,包围麦阿密比斯坎湾上的11个岛屿。
Christo 与 Jeanne於1970年构想出《The Floating Piers》概念,经过多年探索最终于此实践。此作最全长5.5公里,布面宽16公尺。Christo说:「就像我们所有的项目一样,《The Floating Piers》绝对是免费的,沒有门票、开放、预订,也沒有所有者。《The Floating Piers》是街道的延伸,属于每一个人」
2:「包裹」不是重点,艺术家透过「改变环境」传达艺术理念 「包裹」是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给人强烈的印象之一,小至物品,大到建筑、海岸、岛屿都有!不过为何要「包」住这些东西? 平时我们习以为常的景物,被包裹起来后不仅醒目,当复杂的细节被遮掩,其实也更容易显现出它们最基本的特征、比例,让壮阔的建筑瞬间也有了柔软、轻盈的特质。但艺术家并不执意于包覆作品,而是希望透过「改变环境」影响人们的感知。 Christo 曾于《纽约时报》中说:「对我而言,『美』是创作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事—包括工人、政治、沟通、建造所遇到的困难、与许多人打交道,整个过程都是『美』的一部分,我很喜欢这个过程。 」
1969年《Wrapped Coast》包覆住澳洲Little Bay的海岸线。
Christo的艺术中也有许多并非以「包裹」形式出现的作品,2005年于纽约中央公园的作品《The Gates》即以7503个橘黃色的布与钢架组成,远看宛如一条金色河流。
3:以布料的柔软与暂时性,呈现艺术本质。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的地景艺术有个共通性:它们皆以「布」为创作材料。织布具有柔软、感性特质,且可以大面积的「暂时」改变环境,观者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当下的艺术,而这份感受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持续扩张,即使艺术品撤除、空间恢复原样,当人们旧地重遊仍会回想起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曾如何重新诠释这个环境。
1985年《The Pont Neuf Wrapped》利用金黃色布料,把新桥的灯柱与桥墩全部包覆起来。
4 :外界对地景艺术的环保疑虑,然而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地景艺术,由于规模相当大,通常仅被允许存在相当短的时间,虽然艺术品上所使用瘩布料皆在使用后回收,然而覆盖于河流、海岸、岛屿等自环境仍然备受环境保育疑虑。
举报/反馈

睿智创艺

3万获赞 2459粉丝
有趣的设计,无限的创意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