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相信,他们必须与他们的弱项做斗争,以获得成功。其实,这是无意义的:如果你忽略了你的强项,那么你就仅仅处于平均水平。如果你把精力和时间用于你的弱项,你就不可避免地缺乏动机。发挥强项,你才能做出惊人的成绩!
“瓦拉赫效应”是以德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命名,其内容来自他传奇的成才经历。瓦拉赫在读中学时,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文学家,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学习勤奋,但是文学创造力极弱。后来瓦拉赫又改学油画,可他毫无艺术天赋,对构图和色彩等基本功缺乏理解力,校方给出的评语是: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毫无造就的余地。
对此,瓦拉赫的父母都感到有些绝望了,幸好他的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学习化学。没想到的是,在化学领域,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着了,22岁时便获得了博士学位,最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可见,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有弱点也有强点,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瓦拉赫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这种瓦拉赫效应呢?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瓦拉赫发生如此神奇的变化呢?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 / 语言智力和逻辑 / 数理智力两种基本的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 / 空间关系智力、音乐 / 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九种多元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它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
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掘出来。上述的瓦拉赫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多元智力,在用传统的智力理论来判断,他就是一个智商低弱的人,而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他并不是一个低能者,只不过是他的九种智力组合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化学教师看到了这一差异,为他创造了有利于他在化学方面发展的潜能环境,从而使他的九种智力组合而成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废物。
二、闪光点能及时发现并不断发光。
一个人存在着不同的潜能,而且这种潜能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这时就看它有没有人及时地捕捉到,并不断地加以开掘。否则,这种闪光点就会如同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因此,及时发现闪光点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后能否创造条件让其发展最大潜能也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两点上,瓦拉赫都得到了满足,因此,他如鱼得水,其特殊潜能得到了极速的发展。如果没有化学老师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果没有他父亲的大力支持,那么,瓦拉赫这颗化学巨星就可能成为一颗流星,不复存在。
三、没有恨铁不成钢的家庭坏环境。
瓦拉赫之所以成功还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关。虽然学校对他的文学、绘画等艺术方面的评定极差,但始终没有影响他父母对他的期望,他们总是那样一如既往地爱他,信任他,相信他能取得成功,并帮助他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鼓起勇气,努力学习。这种宽容的家庭环境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幸运之神总是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他还说,一个卖牛奶卖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没有资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证明你卖得比他更好。
成功学专家 A ·罗宾: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在选择职业时,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
清代著名诗人顾嗣协平生留下诗文颇多,但最为人称道,常被人引用的是他的哲理小诗《杂兴》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言简意赅,哲理深刻的短诗非常形象地说明用人如用器,马牛车舟各有所长。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加强你的强项,别再想你的弱点!那些盲目弥补缺点的人只会使损失更大。每个人都有特别的强项,找到它,你会做出惊人的成就!
很多企业家都有这种情况,万人大会上口若悬河,精彩纷呈,但桌案前却抓耳挠腮,难以下笔。美国外交家博伦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查尔斯·博伦是一位用口才“说”文章的作家。他原是美国的著名外交家。1929年到1969年,他一直在美国外交部工作,是颇有声望的前苏联问题专家。在漫长的40年外交生涯中,博伦曾先后担任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的首席俄语翻译,出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而且,他还担任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重大国际会议的首席翻译工作,目睹了一些世人鲜知的历史内幕,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正因为如此,当博伦退出外交界后,为了把自己的外交经验介绍给同行,记录起伏多变的美苏关系史,为今后美国对苏战略提供资料和素材,为美国外交界提供历史借鉴,他决心着手撰写一部以自己外交生涯为主线的回忆录。博伦是一个很有口才的外交家,素有口若悬河之才气,深为几任总统的赏识。但是,博伦的文才很缺乏,伏案写作,构思情节,推敲文字,是最令他感到头疼的事。尽管硬着头皮写了几个字,但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学生,写的那一手龙飞凤舞、七扭八歪的字不仅别人看不懂,他自己也不愿辨认。他有很方便的打字机,但不会用。他甚至绝望地想,这部回忆录恐怕写不成了。
然而,博伦毕竟聪明过人。他想出了另一种办法,即用录音机。他找来一台录音机,对着录音机的麦克风开始“说”书。
他口才极好,稍加思索,便将40年的往事分成条理,归并各个章节,用历史的内幕清晰而生动地勾画出一部22万多字,纵观美苏40年关系的大型回忆录《历史的见证》。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才能。有的人能说善辩,却愁于文字写作;有的人下笔千言,却口齿不灵,演说缺乏感染力。这似乎是对立的,但却完全可以转化,可以达到口才与文才的统一。你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了吗?
学校教师要充分加以引用,使之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应注意运用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首先,学校教师要承认瓦拉赫效应在学校中是存在的。要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只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
作为教师,如果能把这一出色的方面给予发掘,那么,就可能促进学生其它方面也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一发掘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应放在帮助学生如何去找到发挥自己潜能优势的策略,而不是越俎代庖。
其次,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发现学生的潜能优势,并不等于已经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潜能优势发掘出来,并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和发展力。
享誉全国的著名文学家、作家钱钟书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考试只考了15分,但语文和英语考试成绩非常好,英语更是得了满分,当时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他。
散文大家朱自清,1919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数学零分,但作文写的非常棒,打动了老师,以作文满分成绩被成功录取。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吴晗考北京大学时,因为数学0分,无奈落榜。后清华大学以其文史成绩优异,破格录取。一代历史大师,这才避免了明珠蒙尘的悲哀。
第三,学校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
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人才,只是发展中的某一方面的人才。有了这种人才观,就不会有“恨铁不成钢” 的心态,就会有是铁也是材的观点,主要在于铁用于何处,才能使材变成“才”。
第四,学校教师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心与信心。
瓦拉赫成才过程,可以说离不开他父母和化学老师对他充满的爱意和信心,即使他在其他领域学习失败时,也不嫌弃他,而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和关心他,从而使他一举成功。
“瓦拉赫效应”并不是让我们彻底放弃自己短处,而是告诉我们,必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就像瓦拉赫,他若是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学或者艺术中,虽然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绝对达不到他在化学领域的崇高地位。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样才能激发斗志,心安理得。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同样莫过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一个人没有客观的评估好自己,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是一大错误,而做对了选择却不能热爱并坚持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种错误。
人生长期在考验我们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