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龄)同志,寄来作业各件,均已收到,别三年矣!所学与日并进,甚喜……”
那是1970年的冬日,王冬龄25岁,林散之72岁。
50年后,王冬龄在工作室翻出了老师林散之写来的信,现存13封,还有两人临的字课(注:书法练习的基本功课),聊天时写的纸条,时间从1968年两人初识,到1989年林散之去世,延绵21年。
王冬龄正在主编《林散之全集》,或许是压力太大,两次梦到夫子,前不久,这些多年未见的信札手稿,又突然掉落眼前,让他的记忆再次回到了扬州,回到与恩师学书的那段时日。
经王冬龄先生授权,钱江晚报独家刊发两人交往的信件、字课。
1968年,王冬龄还没有进入书坛,他在江苏泰兴印刷厂做一个小美工,籍籍无名;而师从黄宾虹的林散之70岁了,刚刚成名——约10年后,他的作品从寂寞的角落被发掘出来,惊艳世人——步入耄耋的他,被誉为“当代草圣”“诗书画三绝”。
林散之常往返于安徽乌江、南京、扬州之间,王冬龄在两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陪伴着恩师。
这样一位喜爱书法小年轻的到来,自然让老先生喜欢得不得了。
但直到读信,我们才发现,那一代师生之间,曾以一种当下几近消失的方式相处。
书信里,能看到林散之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的大智慧,尤其是年逾八旬后,平淡天真,风貌日新,也是他晚年书法艺术的升华。
我们也看到他回到生活的一面。几乎每封信,他都要托咐代购虾米;专门写给冬龄幼子“大头”,称他“外重孙”;对冬龄的称呼,也从“同志”“同学”“弟”,到最后的“世契”。
老先生对物质几乎没什么要求,对外面的世界也不甚关心。但他总在找“你”——找冬龄,找每个一心求艺的年轻人,谈学问,也会在你面前流泪。
50多年过去了,王冬龄仍念念不忘。
悟斋,是林散之为王冬龄取的斋号——希望他在勤学苦练的同时,不忘思考,感悟书法和人生的真谛。
如今,早已继承老师草书衣钵的书法家王冬龄,也到了初识林散之老师时的年纪。他也喜欢和年轻人往来,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他写巨幅草书,在竹子上书写,在纽约和北京太庙前乱书《心经》……然而,无论如何“冒天下之大不韪”(王冬龄形容自己),他依然每天坚持临帖,和昨日的“冬龄同学”一样。
王冬龄拿出一张纸条,上面是林散之用铅笔写的一句话——
平正,一生不会做纰漏事。
林散之写给王冬龄的数封书信及字课(王冬龄提供)
林散之写给王冬龄的数封书信及字课(王冬龄提供)
林散之写给王冬龄的数封书信及字课(王冬龄提供)
(原标题《始于半世纪前的13封书信 延绵出一段书坛气象 林散之与王冬龄》,原作者马黎 李玲玲。编辑陈颖)
举报/反馈

浙江日报

1902万获赞 105.4万粉丝
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