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3个月维持政策利率不变,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在二季度超预期反弹。在此情况下,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会边际收紧,下半年利率是否会下调有不同看法。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还处在恢复期,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作调整,还应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他们建议逐步下调短期政策利率,并配合以央行购买商业银行资产等手段疏通利率传导链条。
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于泽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为了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货币政策一直在压低长期利率,但二季度以来,为了防止“滚隔夜”等金融空转套利,监管的思路是压低长期利率的同时抬高短期利率。
“这种思路容易造成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于泽说,“如果我们要控制短期利率不下降,给金融机构的定价空间就非常窄了,金融机构无法正常风险定价,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相对价格。所以需要进一步下调短期利率,给金融机构留出足够的定价空间。”
至于可能由此带来的金融套利问题,他认为这更多应该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完成,而不是通过货币政策完成所有任务,“不能简单地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风险”。
除了下调短期政策利率,于泽等学者还提出央行应承担更多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可考虑购买中小微企业发行的集合债券。
他指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在定价过程中将系统性风险过多转嫁给了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能够识别的主要是企业的个体性风险,让其承担跨越周期的系统性问题很难、也不合适。
“(现在)央行只是名义上购买一部分贷款,实际上对所购买贷款不承担任何收益和风险,仍完全归属于放贷银行。这种操作实质上只是以特定贷款为标的,向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一定比例的零息再贷款支持。”于泽说。
根据人民银行6月初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向特定目的工具(SPV)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由SPV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签订合同,按季度购买地方商业银行新发放信用贷款的40%,资金期限是一年。
于泽指出,在此计划下,贷款仍由放贷银行管理,坏帐也由放贷银行承担。要让上述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央行需要承担更大的系统性风险。比如,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利用SPV等机构主体,将购买的贷款从商业银行出表,提升商业银行资本金使用效率,降低风险;考虑购买中小微企业发行的集合债券等,多渠道稳定中小微企业融资。
此外,他表示,监管部门需要强化政策利率体系改革和预期引导。
“现在中央银行对未来利率路径有一定的含糊性,导致市场的参与者、政策的观察者都不是非常清晰。所以,(市场)有时会有担心货币政策会不会突然转向。”于泽说,“如果能够明确的进行前瞻指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稳定预期。”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举报/反馈

东方财富快讯

30.3万获赞 12.2万粉丝
中国财经资讯门户,提供7x24小时财经资讯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