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历史上的智谋故事层出不穷,举不胜举。在《三国演义》中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就记录了三国时代,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一个主人公被追杀至穷途末路,在危急情况之下心生一计,最终全身而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无论是主人公聪明机智的头脑,还是为了主人公保全性命而甘愿牺牲的部将,都值得我们再次回顾感叹。
烽火连天,生灵涂炭
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幼,他身旁的十个有权势的宦官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在利欲熏心之下,居然异想天开,准备把当时的大将军何进骗进宫里,然后自己手下的人可以将他杀害,相当于对汉朝手下的军队进行斩首计划,以此来掌握兵权。
并且何进与这帮宦官的怨恨仇恨也积时已久,因为外戚和宦官在东汉为了争夺权力一直势同水火,不共戴天。袁绍当时是中军校尉,通过何进的门客张津,给被宦官攻击后,忿忿不平的何进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不动则已,一旦行动就应当斩草除根,将宦官势力一网打尽,不让其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于是何进准备带领上自己信赖的并州牧董卓一起进入洛阳,但此时十常侍也已察觉到自身的危险,十常侍的首领张让向何太后求情,一把鼻涕一把泪,说最后见您一面,再告老还乡之后那些狼子野心的武将恐怕就会将我身首异处,填身沟壑。何太后心软,于是让十常侍重新回到皇宫,宦官的力量无意中得到了聚拢,他们抱团起来,力量更加顽固。
董卓收到何进的邀请,已经走到了路上,但变故却已经发生。他收到洛阳书信,没想到何进因为犹豫不决,迟迟不动手,十常侍假传太后的指令让何进进宫,何进放松警惕,已经提前埋伏好的十常侍党羽杀害。宦官阉人居然杀死了当今统领天下所有兵马的大将军,这个消息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董卓进京,人神共愤
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何进的部下听闻自己的将军被杀,怒火攻心,立刻动兵攻击皇宫屠杀宦官,为何进报仇。一片混乱之中,皇帝与众人走散。董卓马不停蹄从凉州赶到洛阳,可能命运如此,他首先找到了刘辩与刘协,皇帝在手,天下大权流转到了董卓的手中,他喜不自胜,回到皇宫之后,他废除掉汉少帝,改立刘协为汉献帝。掌握皇帝之后,董卓一人控制了朝政,
据《三国志》记载:"卓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他性格残忍,喜欢用刑罚确立自己的威信,身旁很多人不经意间得罪了他,便被施以极刑。他这种残暴的行为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愤怒
公元190年,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起兵来讨伐董卓,讨伐军推选出了袁绍为盟主,在讨伐军中,孙坚也在其中。袁绍以盟主的身份任命孙坚为先锋,一马当先为讨伐军攻城夺寨。孙坚来到汜水关前,战争开始不久之后便得到胜利,汜水关的守将被孙权斩杀出师得利,孙坚收获了开门红,他以喜悦的心情在梁东驻扎部队,进行调整休息,恢复视力,同时也派出联络官向讨伐军的首领袁绍报告得胜的消息,请求供应粮食。
袁绍有个弟弟叫袁术,性格狭隘,平常就比较妒忌别人,看到孙坚在前方旗开得胜,他便向袁绍煽风点火、挑拨是非,说人们都认为孙坚是江东之虎,按照现在的趋势,如果我们真诚无私地帮助他,他率先进入洛阳之后杀了董卓,那他占领了首都就会变成下一个独断专行的董卓。袁绍听到这样的话,于是不给孙坚发粮食。
月黑风高,金蝉脱壳
董卓部下的华雄派出的间谍得知了讨伐军在背后给孙坚制造障碍,而且孙坚的粮草供应不足,于是准备夜间偷袭孙坚的军营。这天晚上,华雄和李肃兵分两路去偷袭孙坚,由于事先没有防备,以及粮草缺乏,战斗力已经有所下降,孙坚的军营措手不及,被敌军攻破。孙坚和他的部下祖茂一起突围出去,孙坚的箭法本来十分了得,但是慌乱之中,无法瞄准,接连被华雄躲过。当孙坚发射第三箭的时候,弓被拽断了。
孙坚只得继续逃跑。突然,孙坚意识到自己头上戴着的头巾是红色的,在黑暗中十分醒目,所以才会自己跑到哪里华雄的部队就追到哪里。于是祖茂和孙坚互相更换头巾,孙坚戴上了祖茂的头盔。面对这样忠心耿耿的祖茂,孙坚留下了眼泪。然后二人分开逃跑,果然华雄的部队只是追着红头巾跑,于是孙坚才得以脱险。为了让孙坚不再受到追兵的追赶,祖茂一直把自己当作目标吸引着追兵越跑越远。
他看到敌军已经越来越近,于是把红色头巾绑在树枝上,华雄率领着军队发现目标停止不动,于是开始先发射弓箭,乱射一通,才发现这是假目标。走上前去走准备一看究竟,附近的树林中突然闪出来了祖茂,原来他想趁华雄不注意而进行攻击。华雄武力彪悍,躲过了祖茂的砍刀,回身一转,将祖茂刺死。祖茂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公甘愿牺牲自己,后来东吴的祠堂之中也供奉了祖茂的灵位
秋天的蝉在自己蜕变的时候,本身的身体会离开自己体外的坚壳,而空壳会留在原地,不仔细观察的人会以为蝉还停在壳里。这场战役之后。人们都会把这种为了迷惑摆脱敌人,从而进行转移撤离的方法比喻做金蝉脱壳,而这个成语以及背后的智慧谋略也被收录在了我国著名的《三十六计》中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举报/反馈

探视古今

0获赞 0粉丝
野史秘闻,历史趣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