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妈很帅
美妈的理科特别差,尤其是数学,用的时间最多的,却是各科目的倒数,就像溺水一样,不管怎么扑腾就是使不上力。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老师说的话似乎明白好像又不太明白。
相信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都有这种情况,明明很努力去学了,成绩却差强人意。考砸了懵懵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把原因归咎为“马虎”;考好了也懵懵的,美其名曰为“超常发挥”。但有些孩子却很清楚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孩子迟迟“不开窍”的主因,是因为元认知能力落后。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John H. Fravel)把“执行认知→评估→控制”这种心理能力定义为“元认知”。这种底层能力,能让我们站在更高层次看事物,客观地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控,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自我观察、思考与反省的过程,并制定优化过的学习策略。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什么东西永远比别人学得快而且效率特别高?是因为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很强,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弱点与行为习惯,懂得怎么优化学习方法,这些孩子往往容易成为我们眼中的学霸。学习不好的孩子,智商并不比学霸低,但思维游离,懒得动脑筋优化学习方式,看似很努力,却累得半死,也不见成绩有所提高。
据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从婴儿期的后半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在10岁前后开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了避免我们的孩子变成学啥都学不好的“学渣”,让孩子早点“开窍”,做父母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并做好以下几点:
1.读绘本
婴幼儿不识字,理解能力有限,父母把他抱在膝上,依据故事情节转换节奏为孩子朗读,孩子可以一边看着有趣或漂亮的插画,一边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仅凭这一点,就能让宝宝切实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绘本上有不少登场人物的心理描写,尤其是情商绘本,孩子能从故事世界里感受到,“原来这样说话会被人讨厌”、“这样做会很开心”,他会跟绘本里的主角产生共鸣乃至同化。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就慢慢地学会识别他人以及自己的情绪,懂得怎么管控自己的情绪。客观看待自己的情绪,也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重要一环。
从小念绘本给娃听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让孩子爱上阅读,搭建庞大的知识储备库。这样一来,届时孩子上学能够随时调用已有的知识,评估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入这些知识储备库当中,这样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让孩子从小阅读,说到底是完善知识系统,加强元认知的深度。
想加强孩子的元认知能力,最重要的莫过于让孩子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书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或者“如果让你要做XX,你会怎么做”,孩子回答后,问他为什么这样想。如果孩子想不出来,父母可以适当给一些提示。当孩子问我们问题时,不要立即给他们答案,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寻找可行的方法,比如孩子不太理解一个单词的意思,那你提示他去查字典并告诉他怎么查找最快捷。
3.了解大脑是怎么运作的
要是孩子学习很努力,天天挑灯奋战,成绩还不见提高,此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整理一下今天老师讲的内容,给妈妈讲一讲。”如果他一脸茫然地看着你,说明他在学习的习惯还停留在“大致了解”的状态,要帮他走出误区,让他把上一个阶段的知识学透,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思考的过程虽然比较痛苦,但一旦挺到最后,会激活大脑的报偿性系统,分泌大量的快乐物质巴多胺,让孩子产生更多学习的动力。如果一直停留在“大致了解”的状态,因为了解得不够深刻,这些信息进入大脑后会被判断为“无关紧要的信息”,接着这些信息在前额叶皮层保留3天左右就会被大脑清除了,这样会陷入死循环。
因此,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是怎么运作的。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思考、试炼,孩子可以提炼出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对加强元认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