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具体提出了“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把教师自评放在了学生、同行、督导等他评的首位,旨在唤醒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主体责任,在育人过程中回归教育本真。
5G时代,技术进步正改变着人们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方式,作为教师,收集、分析、集成、应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学生-督导-同行”他评数据,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不仅能更为轻松地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实现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更是学校课堂质量治理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紧紧抓住教师自评这一主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连接”他评“赋能”自评,不断优化自评范式与自评环节,从线下的“温室计划”“苗圃行动”“种子计划”,到教学战“疫”的“线上自评”,让自评给“三教”改革加杠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温室计划”:引导“幼苗”“枯枝”教师成为“求索者”
2017年,学校制定了《开展“温室计划”,加大优质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新开课的“幼苗”教师、以往授课学生评价80分以下的“枯枝”教师启动“温室计划”,意在引导这些教师通过自评成为一名课堂教学反思和改进的“求索者”。
“温室计划”的老师,由校督导1对1全程指导开展自评。校督导采用“课堂观察”全景扫描教师授课整体状况,应用“课堂档案袋”课前检查教师授课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及PPT等教学文件,使用“部门教学研讨”组织督导、同行“六钉六让”集体剖析教师授课问题。“温室计划”的老师多方了解他方评价反馈,结合校-院两级督导“线下集体听课”与“线上专项听课”教学反馈、授课期间的学生学习成效调查结果,以及自评量表中的自评标准,开展自评并建立自评档案。
这种帮促结合,引导参与自评的教师成为一名课堂教学反思和改进的“求索者”。如,机电技术学院《机械制图》课程A老师,通过“温室计划”的“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环节,认识到以前自己仅是知识的“广播者”,忽略了课中教学秩序的适度干预、师生互动的有效组织,导致学生评价不高。从此,开始求索改善教学效果的途径。从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入手,由知识的“广播者”蜕变成知识的“传递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而且注重课后组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注重学生-督导-同行听课评课的反馈意见。这一反思性求索,使其教学效果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评价也达到优良等级。
“苗圃行动”:引导“成材”教师成为勇敢的“求索者”
2018年,为树立课堂教学质量自我保证意识,建立课堂教学自我改进文化,学校教学督导室开展“免听课试点”的“苗圃行动”,优先启动课程种类少、教师整体授课质量达到优秀等级的教学单位作为自评试点,引导更多教师成为勇敢的“求索者”。
“苗圃行动”自评试点单位的老师,只要近两年学生-督导-同行“三方”评价在90分及以上,就可免督导听课而参与自评。这些老师在校督导的自评集体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评量表讲解+调查方式示范)和二级督导组的指导下(指导内容包括,示范调查方式+组织教师结合课程实际调整自评量表)开展自评。在课程进行到1/3~1/2时段,自评试点教师开展学生学习成效调查、分析学生调查结果、收集同行听课反馈、对照自评量表反思教学并拟定教学改进措施。期末评教结束后,自评试点教师查看“三方”评教结果及督导、同行评语,分析教学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为下一阶段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成为勇敢的“求索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的宋扬老师,通过自评,勇于打磨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引入“学习通”APP建设课程资源,采用思维导图、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趣味性的研练激活课堂师生互动,让“学习强国”为学生每天“补钙”,形成了“学习强国”助力、思维导图推演、情景模拟再现的教学特色。
体育工作部《柔力球》的梁小莉老师,勇于尝试在体育课中融入“美”与“智”的元素,增强体育育人功能。她在教学设计中提出:通过柔力球与职业体能训练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感受柔力球运动的规律及发现自身柔力球动作之美;通过课中引入教学示范视频,课后运用“微信群”给予练习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让同学们在练习中领会动作之美来源于一遍遍按照标准动作的反复练习、反复纠正,精益求精是达成“美”的万能钥匙。
“种子计划”:引导“成才”教师成为智慧的“求索者”
2020年,为使自评实现“深耕”一个“点”,“受益”一个“面”,学校颁布了《关于实施“种子计划”,对课堂教学实施自评试点的通知》。“种子计划”聚焦解决现阶段学校教师授课质量再提升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让自评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碎片化走向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从轻度自评转向中度自评、深度自评并举,自评准备、自评实施、自评反思、自评成效,四个步骤环环相扣,连接他评数据、赋能“三教改革”,引导教师成为智慧的“求索者”。
在此阶段,由各二级学院推荐,学校教学督导室优选了参加过课堂教学竞赛、对教学有浓厚兴趣、愿意自评成为智慧的“求索者”的16位“种子”教师。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对“种子”教师们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设计的培训、校督导对“种子”们一对一的精心指导、自评交流群内的同屏启迪,“种子”教师们同框完成了课程自评报告,迎来了“‘种子计划’典型案例展”的高光时刻,并在各二级学院汇报自评“种子”孕育的“果实”。
如轻化工技术学院《平面设计基础》的黎嘉智老师,4次开展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对“是什么让一群学生主动去挑战行业中的强者?”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课程实施中融入课程思政,用文化内涵与民族精髓、西为中用与民族自信引导课堂上的00后们去思考“‘设计就要国际范’Vs‘中国人要做中国设计’”的问题。以“‘李宁’到‘中国李宁’设计”的项目教学为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从项目策划阶段引入十九大文化产业发展精神、到市场调研阶段引入中国文化渗透力、到方案讨论阶段引入团队合作精神、到设计制作阶段引入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再到跟踪服务阶段引入消费者利益及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工作场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伴随着职业素质养成及文化自信的成长。正如黎老师的学生对他的评价:“老师用半推半逼的方法让我们把自己燃烧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位生态学院《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的冯新老师,在自评的过程中参照教师自评量表中的指标发现了自己在教师岗位上的薄弱点。他在自评中反思,“虽然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但未注重用学校的课堂教学评教标准来规范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措施不够到位”。通过自评,冯老师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结合企业实践经验自编了《仪器仪表操作》活页教材,将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迁移到实训环节,师生同频“做中学”,在教学组织设计方面做“智慧”的求索。
“线上自评”:聚“教”云端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线上行
2020年的春天,疫情肆虐,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尺方屏幕化讲台。为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笔者提出“教学战‘疫’千万条,多元督导第一条”。要求督导们学会空中织网,组织教师-督导(含企业)-学生-同行-家长“五位一体”参与在线教学评价,念好课后“导”字诀,化战疫危机为提质契机,画好线上自评同心圆。
学校推出《线上授课教师自评参考量表》,要求全体教师按照“一课一评”的方式参加线上教学的自评。自评量表中的自评观测点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环环相扣:包括课前“是否根据课程需求、学生学习规律、线上教学要求、各线上教学平台特点来选定授课的线上教学平台?”;课中“是否为提高课中学生参与度,采用弹幕、问题抢答、将学生画面或语音随机切入直播等方式?”;课后“是否重视第三方评价,征求督导、同行甚至是企业界人士对线上授课的反馈意见,作为改进线上教学的参考”。按照线上教学规律,每一个自评反思要点,聚教云端,都是实现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关键点;每一个自评环节,都在引导老师们秉承工匠精神,潜心育人线上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教学督导室提前搭建好线上教学自评共享平台,做好探路工作,引导老师们关注学情与课程的差异化、对《线上授课教师自评参考量表》二次迭代优化,打造线上教学改进共同体。如应用外语学院的王妍老师,通过和分管校督导的讨论,将《韩语口语》“课程思政”自评融入点的反思具体化为“以中韩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对比为主线,引入新冠疫情中韩两国政府采取的举措分析实例”。“融入言传身教”,畅谈自己的感悟,教育者先受教育;“导入职业素质”,对接商务洽谈等职业场景,理性客观看待两国举措差异;“迁入工匠精神”,从防疫下沉的“测温”“扫码”管理,引领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引-融-导-迁”,课程思政反思的四字密码,解开老师们怎样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心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全校教师对“就线上教学特点提出未来教学的注意事项”的教学反思,聚焦在确保线上与线下教学等效同质的关键环节。一是集中在线上教学方式的灵活组合,如“在线资源自学+直播+录播+群主题讨论”等;二是集中在课堂互动,如提问、抢答、抢答设计以及课后作业等;三是集中在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全校1129门线上课程的词云画像勾勒出老师们确保线上与线下教学等效同质的责任担当,每一门课程的自评报告,都在诉说着老师们隔屏授课在“云端”的职业风范。教学督导室组织的“万名学生在线学习调查”,参加调查的11352名学生对学校在线教学的满意度达96.69%。
长风破浪必有时。“温室”孕育“种子”,坚持在平凡的自评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自评引导“求索者”们回归教育初心,探索教、学、育,从勇敢走向智慧!(作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教学督导室主任李青)
(来源:光明网)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网

4.7亿获赞 503.2万粉丝
青年温度、青网态度、青春靓度
中国青年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