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程后至2014年,枫泾镇已有4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枫泾丁蹄制作技艺”同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项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金山丝毯技艺”2015年4月公布)。另有天香豆腐干、状元糕、竹器编织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枫泾丁蹄制作技术始创于咸丰二年(1852年),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用独有“枫泾杜种猪”前后蹄为原料,配上乘调味品,在土灶铁锅上经“三文三旺”烧制而成,出骨后,冻成膏状,切片作冷盘,也可热食,宣统二年(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褒奖银牌,后相继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德国莱比锡金质奖章,及费城芝加哥等地的奖章,先后参加20多个国家(地区)博览会。2007年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 枫泾的上海黄酒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日寇侵华,原料被控,上海浦东萃源、康记、福记三家小作坊,协商联合到枫泾办厂生产枫泾(后改名上海黄酒)黄酒。上海黄酒由水、米、曲用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包括酒药、淋饭酒母制作工艺),黄酒制作时间三句话:“小雪淋饭(做酒母),大雪摊饭(投料做酒),立春榨酒(出酒存窖)”,金枫特加饭黄酒于1983年、1988年先后二次获国家银质奖,1995年-2005年十年蝉联上海市名牌产品。2007年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敛痔散制作技艺 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敛痔散制作技艺”在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时,还通过了上海市文保部门评审,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敛痔散”主要用于痔疮手术后的创口愈合,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痔疮手术后常见的水肿、疼痛、出血等问题。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敛痔散”得传于清道光年间,有100多年历史。经过枫泾名医7代人的一脉相传,“敛痔散”的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改变,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的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是中药外用药的典型代表。业内人士称,以“敛痔散”为主要药物的中医手术治疗痔疮,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2010年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10月“敛痔散制作技艺”获国家专利。
金山农民画 2008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人详情可见本人之前所发布内容
【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山故事 2010年6月,“金山故事”入选金山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山故事是口头文学的典型代表,由口头讲述转写成文字,再通过故事员进行演讲的文艺形成,其中流传故事是无数人经传讲形成,现代新故事是由创作演讲形成。
复方长皮膏制作技艺 2012年6月,金山区中西结合医院“复方长皮膏制作技艺”入选金山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中药主要用于治疗“下肢溃疡”外伤,是中成药外敷药,若配合内服补阳还五汤,药用效果更好。
金山丝毯技艺 2015年4月13日,金山丝毯厂 “上海金山丝毯手工技艺”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山丝毯工艺复杂,从设计小稿、大稿、算色、染色、配色、织造,需要8~12个月工期,作品纯手工织造。一张120道丝毯,打有14400个“人字结”,可呈现14400种色彩,被称为“软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