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曾经装备一款相当优秀的对地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对地支援。皮实耐揍再加上战场表现出色,被苏军称之为“飞行坦克”,被德军更加形象的称之为“黑死神”。斯大林甚至直接将它提升到战略高度,视之如红军面包和空气般不可或缺之一,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尔-2强击机。
下面这张照片曾被大量引用,一度被视为励志题材最佳典范,伤痕累累之下还能坚持战斗。从侧面也展现了伊尔-2的皮糙肉厚,战场生存能力奇佳,妥妥的空中飞行坦克。
伊尔-2强击机 伊尔-2强击机由伊留申设计局打造,1938年研制,1941年入役。单发双座下单翼布局,采用后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后轮不可收,在紧急降落时可适当保证飞机安全性),战时高达3.6万架产量占同期苏联飞机总产量三分之一,同时也损失1万多架可见战争的惨烈以及该机战场有多抢手。
参考以往战场经验,机体结构根据关键部件不同采用材质也不一样。飞行员座舱、油箱以及发动机等重要部位加厚装甲,后机身则采用木材,机翼、尾翼则由硬铝材制成,机身使用钢材。飞机空重4.36吨,最大起飞重量6.06吨,最大飞行速度414千米/小时,最大航程720千米,实用升限5500米。
伊尔-2强击机 伊尔-2强击机剖视图 武器装备方面绝对注重威力,凭借600公斤载弹量可以挂载火箭发射架和小型航弹。两侧机翼各安装一门23毫米机炮(备弹300发),一挺7.62毫米口径机枪(备弹750发),除此之外后座还有一名无线电员兼机枪手,配套一挺12.7毫米口径可回转机枪。
装备厚火力强,常常把德军打得很狼狈,因此防护相对较弱的后座机枪手往往成为重点攻击目标。飞机确实耐揍就是机枪手损耗比较大,然后又被称为“后座机枪手终结者”,有争议的飞机往往绰号也相当多。
后座机枪手 被伊尔-2强击机揍成这样的德国“虎”式坦克,在空中打击下,再强大的陆战机器也不过一堆废铁。
“虎”式坦克 1943年,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2基础上改进推出伊尔-10强击机,外型上两者基本一样。不过换装了更大功率发动机(AM-42液冷活塞发动机,2000马力),动力增强同时机体改为全金属结构并加装防护装甲,飞行速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改进后基本性能如下:空重4.65吨,最大起飞重量6.3吨,最大飞行速度551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00千米,实用升限7250米。性能提升主要来自发动机给力,附带武器威力也得到加强,原来23毫米口径火炮可以选换为37毫米口径。1944年伊尔-10首飞,同年8月投入批量生产,虽然已经是战争后期,但性能更好的伊尔-10先后还是生产了4966架。
伊尔-10 三视图 回归正题,50年代的中国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在国土防空以及半岛战场压力下,空军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在边打边建过程,大量引进装备苏式战机,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还很时尚的伊尔-10强击机。1950年,中国首次从苏联进口伊尔-10强击机,同年10月13日,派驻上海协助防空苏联空军向中国空军第4混成旅移交25架伊尔-10,截止1952年我国先后进口总计274架。
备注:虽然伊尔-10可以选配37毫米口径大威力火炮,不过我国进口型号标配还是2门23毫米口径火炮,以及2挺7.62毫米口径机枪(后射12.7毫米机枪不变)。
伊尔-10强击机 这些战机在空军早期被称之为“冲击机”或者“8号机”,1951年10月1日,36架伊尔-10首次亮相国庆大阅兵。1954年起参加解放浙江沿海岛屿作战任务,成就了我军第一次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主要用于压制地面防空火力(为图-2轰炸机扫清障碍),摧毁地面火力点以支援步兵登陆作战。按战史记载,伊尔-10强击机在低空高速呼啸而过时能发出巨大轰鸣声,这种类似于二战斯图卡俯冲轰炸带来的视听震撼,往往令地面敌军率先精神崩溃。
出击前的伊尔-10飞行员 伊尔-10强击机 和所有战机一样,常规作战型号之外肯定要配套教练机,伊尔-10教练型称之为乌伊尔-10。乌伊尔-10来自伊尔-2教练机以及伊尔-10结合体,由伊留申设计局于1949年将其投入量产,1950年成为中国首批引进机型(国内代号“9号机”)。
乌伊尔-10和战斗型最大外观区别包括:射击员座改为教练座,并增加了并联操作系统,同时取消后射活动机枪。
乌伊尔-10教练机 乌伊尔-10教练机主要分三次进口或从苏军移交,1950年首次进口获得9架,同年10月13日从驻上海协助防空苏军处获得3架(配套上面提到的25架伊尔-10),1952年大批量进口伊尔-10时另外配套一部分。和伊尔-10装备同款发动机(AM-42液冷活塞发动机),由于两者结构方面没有过多调整,在最大载重量以及航程等方面基本一致,当然教学中如果少量带弹航程可以更远。
乌伊尔-10教练机 乌伊尔-10三视图 除标准战斗/教练型之外还有一款少见改型,由于伊尔-10性能出色在空军服役中深受好评,但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不再那么友好时。伊尔-10零部件供应成为难题,特别是核心的AM-42发动机寿命到期却得不到补充,这对处于战备或训练状况的空军伊尔-10部队来说相当艰难。要么减少训练飞行时间变相延寿,要么干脆退役用新机型代替,两种选择当然都不是最佳方案(强-5还在研制中)。
空军对此要求国内厂家对AM-42进行仿制,或者对它进行延寿处理,但是由于需求上的不足(总计也就装备了300多架)最后不了了之。这其中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改装(仅一架),采用国产活塞-8气冷发动机代替(配4叶变距螺旋桨),改装之后的伊尔-10可以同时安装4个57毫米火箭发射巢。
更更大的机头明显和原型差别巨大,除了动力上的不足外,还产生更大阻力,具体性能无从了解看图就好。
伊尔-10(换装活塞-8) 不过加挂一堆弹药后造型相当酷,有点现代A-10攻击机即视感,满满粗犷硬朗造型对地攻击就是一片火海。
伊尔-10换装发动机版 就这样时间拖到上世纪60年代末,AM-42发动机库存及寿命都已达到极限,1972年7月,空军向总参谋部报告。由于发动机寿命到期,关键零部件无法得到补充,建议将现有128架伊尔-10及乌伊尔-10进行油封保存或报废处理。在得到批准之后,所有伊尔-10从空28师以及第1、13航空学校退役,一代名机就此落幕。
伊尔-10强击机 当然,强击机这个岗位在中国空军并没有就此消逝,1968年服役的强-5从此取代伊尔-10。这款改进自歼-6的双发单座强击机,凭借同样皮实以及更加先进的性能,在中国空军中长期担负起对地攻击主力。